连续强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一、连续强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7月18日以来,偃师区普降大到暴雨,截止7月21日20时,城区424.3毫米,全区最大降雨山化493.8毫米,最小降雨量翟镇208.3毫米,本次强降雨过程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伴有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20日单日降水量(城区339.6毫米)和一次过程总降雨量(城区413.7毫米)双双突破历史109.4毫米和150.4毫米的历史记录,造成我区农作物大面积积水,发生内涝。
据天气预报,未来仍以阴天小雨天气为主,建议农民朋友积极应对,迅速投入生产自救,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所处的生育时期,酌情追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灾害损失,稳定秋粮产量。
二、补救措施
(一)及早疏通沟渠,防渍防涝
对低洼积水地块,及时疏通沟渠,在地头或低洼处挖渗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强排明水,防止涝渍,快速降低农田湿度,减少作物淹渍时间,防止长时间积水和雨水倒灌造成植株烂根。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
(二)酌情追施肥料,加强管理
处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将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尚未追肥的夏玉米,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经追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对于播种较晚、生育期滞后的秋作物,及早施肥,促其生长。大豆重点做好花荚期追肥,旺长田块注意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红薯防止雨后疯长,抓好适时控旺。
(三)防治好病虫草害,保苗生长
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病虫草害多发,要积极防治病虫草害,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防控。同时,做好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锈病,红薯叶斑病、地下害虫等防治。雨后杂草也易疯长,结合中耕施肥,清除田间杂草,保证秋作物生长健壮。
(四)倒伏作物分类指导,应变管理
针对进入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倒伏植株已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要人工扶起,并用土壤对植株加以固定;针对正处于小喇叭口期的夏玉米,发生倒伏后,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慢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被洪水冲倒的玉米地块,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致使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在灾后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针对谷子、大豆、芝麻等秋作物,倒伏严重的,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培土施肥,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五)根据灾情,及时改种补种
一是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如谷子、绿豆等60~80天就能成熟的短生育期作物;二是可以改种补种能鲜食的作物。如补种大豆、特种甜玉米或糯玉米等可以作为鲜食的作物。
技术指导服务电话:67711787 13683865647 1393889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