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阳市偃师区始终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改革举措,使市场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整体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工作措施不断完善
上半年,该区出台了《偃师区领导分包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方案》《偃师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偃师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偃师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洛阳市偃师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全区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增强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指标整改效果显著
根据省、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该区明确营商环境工作共29项一级指标,涉及牵头单位25家,配合单位53家(含13个镇办和14家银行),共78家单位。聚焦2019年洛阳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企业反映的突出难题,全区开展了高质量高标准专项整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场监管局打造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顺应市场主体期待,抓好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等惠企政策落地,截至8月10日,已为1113家新开办企业提供4452枚印章免费刻制服务,赢得了企业广泛点赞。
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4类交易项目,全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取消代理机构纸质入场资料,申报资料全部网上上传,实现“零审批”,投标企业CA实现全省互通和“零收费”,今年7月初实现了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
供电公司实现低压用户无电网配套工程2个工作日内办结,有电网配套工程不超过7个工作日办结。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大不动产登记改革力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其它一般登记业务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注销、查询、查封、解封、异议登记、异议登记注销、更正等7项登记事项1小时办结。
行政服务中心不断完善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造政务服务“四级联动”,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242个行政村(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站)全覆盖。
税务局积极推进税邮“双代”合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纳税人在家门口代开发票得以实现。
法院构建诉源治理格局,建成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流转平台,统筹推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等平台的有效衔接,形成了“诉前分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
认真组织参加全省营商环境评价
该区营商办多次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省市指标培训会、部门填报专题会、填报数据核验分析会、企业满意度调查推进会等,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牛政权对评价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4月份,该区营商办组织人员深入12个指标单位逐一对各指标填报情况进行梳理核验,对企业满意度调查及填报查漏补缺等内容开展督导调研。
加强日常工作督导
该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蕾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日常督导工作,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方案和工作要点为抓手,督促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内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3月下旬,该区组成由5个常委部门任组长的检查督导组,对全区各指标牵头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大会通报,激发各单位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区营商办坚持每周印发《工作简报》,全面宣传该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特色做法、工作成效、先进典型事迹、出台的相关政策等,同时通报各成员单位最新工作动态、存在的各类问题等,截至目前已印发简报21期。
偃师区在开展营商环境工作中,除了做好常规工作,还想方设法突出工作亮点,真正把偃师打造全国一流、为全省最优的营商环境。
明确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该区紧紧围绕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打造“偃之有礼”营商服务名片。
宣传工作成果累累
该区营商办于今年1月份在区政府网站开通了“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已发布各类营商环境政策、制度、工作措施等工作信息余百篇;于今年5月份组织区直28家单位,水务公司、电力公司、燃气公司及9家银行,在华夏广场开展《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偃师区便企惠民政策等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购物袋等纪念品1000余份,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今年以来,该区营商办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上报洛阳市工作信息150余篇,信息报送第一、二季度均居洛阳市前列,受到洛阳市营商办高度肯定;同时该区营商办积极向中宏网“营商环境看河南”栏目投稿,进一步扩大了该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知晓率和认知度,逐步形成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服务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以“两个健康”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偃师的关键词是服务,通过“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推动该区民营企业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截至目前,偃师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超过60%的税收、70%的GDP、80%的高新技术企业、90%的就业岗位。这“六、七、八、九”的数据背后藏着偃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该区着力打造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区级综合服务平台“偃商家园”,设有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商协会办公室、线上线下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等,深入企业送政策保落地、遇困难快协调,形成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型格局;而由乡镇(街道)打造的“乡贤家园”则以小微企业等为服务对象,旨在打通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为持续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创新,该区建立了非公经济人士数据库、打造民营企业家培训学院、举办“夏都商语”企业家沙龙等“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半年组织了三期“夏都商语”企业家沙龙座谈会,5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2021年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创新发展培训班,50余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了培训。这些措施都使偃师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今年1月至8月10日,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069户,同比增长57.91%,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已达44214户,同比增长20.14%。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据了解,该区于近日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座谈会,明确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要求全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真抓实创提升偃师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点亮“偃之有礼”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强化台账管理
该区营商办依据洛阳最新要求和该区实际情况对各单位《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日常工作清单及完成情况台账》进行完善,将工作任务由169项进一步细化分解为233项,对台账任务事项实行销账管理,每月10日前由事项牵头单位报送进展,已完成事项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对确认完成的事项进行消除,正在推进事项加大督促落实力度,无进展事项需说明原因并制定措施,营商办将依据台账完成情况联合督察组进行现场督查,确保该区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问题整改
根据省评报告,首先要求各单位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对标先进利用三个月时间逐条将相关问题进行整改提升。各指标牵头部门要在全省标杆中选取3至5个,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明确指标整改提升的任务和路径,确保我区各项指标均有大幅提升。其次各单位要切实补齐企业服务短板。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做好帮扶工作,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并准备研究出台文件,将每月20日至次月10日设为“企业宁静日”,在此期间除上级部门部署的检查和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必要的检查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到企业开展检查活动。通过坚决制止一切不必要的检查、督查,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好生产经营。
强化会议推进
据了解,河南省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将于8月中下旬公布,根据评价结果和上半年全区工作开展情况,该区准备召开下一步全区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部署安排重要工作,并要求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认真学习省、市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自觉性,尤其是各指标牵头单位,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动作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取得实效。
强化主体责任
要求各牵头单位要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落实,严格按照工作台账中明确的时间节点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要找准特色亮点,提炼经验做法,归纳典型案例;同时要开辟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各自工作中的惠企便民措施,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的良好氛围。
强化领导分包
今年2月份,该区出台了《偃师市领导分包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方案》,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核心指标,明确7名县级分包领导,牵头开展优化提升工作,协调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目前由于区领导分工调整,下一步将对指标分包领导进行调整。
据了解,该区还在推行几项机制,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完善联席会议机制
该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每个月组织工作例会,研究解决相关领域存在问题,协调跨部门解决的重大事项,将问题化解在平时;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专题会,听取各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开展情况及问题整改进展汇报;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区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通报各单位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好的进行表扬,差的通报批评。通过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增强全区各部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自觉性,形成主动作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大与“万人助万企”活动对接力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积极创建河南省营商环境示范区做好充分准备。
完善监督评议机制
首先要落实好监督机制,按照《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优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结合该区已经印发的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制度,准备召开特邀监督员聘任大会,组织该区特邀监督员对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依法及时纠正,真正打通营商环境各类“堵点”。其次要落实好人大评议机制。充分运用人大工作评议,督促各单位对照先进地区一流标准,以改革的举措破解项目审批、政务信息共享、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和服务供给。
完善督查考核机制
该区为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和年度任务指标落实,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全区营商环境,加快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季督察季评价机制。采取综合评价、资料检查、实地督导核查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专项督察组对全区营商化境主要工作部门进行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价排名,年度综合排名。
完善工作通报机制
该区营商办根据牵头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坚持每周通过《工作简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通报,重点针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和创新创优举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事项进行通报,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工作开展不好的单位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