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健全“五级四类”服务体系 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来源 : 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2-11-30     点击次数:277

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据“七普”数据显示,洛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129.2万人,老龄化率达18.31%。面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等实际,洛阳市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入手,构建城乡统筹、保障适度、普惠均等、可持续发展的“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指数。

“五级”体系将服务送至老年人身边

洛阳市在城市区域内构建了涵盖市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家庭养老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真正送到老年人身边。

强化市级养老服务中心职能。以综合监管、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大数据管理运用等为重点,强化中心养老服务指导职能,并提升全市智慧养老水平。

嵌入式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南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面积2500平方米,通过引入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托养服务,设置养老床位68张,为辖区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派单式”服务,惠及6800余名老年人。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链接供需两端。作为链接养老服务供需的主要平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涧西区以重庆路街道重二社区和武汉路街道武汉路社区为试点,打造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样板。重二社区推出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230元的居家生活照料、医疗照护服务包,并计划在全区范围推广。

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服务送上门。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延伸,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访等服务。涧西区长安路街道长四社区设有文化娱乐室、休闲保健室、餐饮服务室等,服务半径辐射周围3公里。

家庭养老床位满足原地安老需求。家庭养老床位以适老化、信息化改造为重点,通过远程监测、居家照护等方式,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原地安老需求,目前各县(区)已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3.14万人次。

 “四类”模式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

洛阳市在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建设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四类模式,助力农村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部分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为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机构运营,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住养服务,同时辐射带动辖区养老服务站点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服务。洛宁县城郊乡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2013年引入夕阳红康养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试点工作,在承担集中供养农村特困老年人“托底线”职责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

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实现老年人自助互助养老。在老年人集中养老意愿较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引导老年人实现自助、互助养老。新安县南里村镇懈寺村建设老年公寓“福寿居”,老年人自愿集中居住,抱团互助养老,提升了幸福感、安全感。

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实现可持续运营。在老年人口较少且集中养老意愿较强的地区建设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优先保障本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主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嵩县饭坡镇洛沟村采取“村级主办、多元运营,老人交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模式,实现服务点运营发展可持续。

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在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较强、居住较为分散、不具备集中养老条件的地方,建设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健康管理、巡访关爱等服务。洛宁县兴华乡沟门村发展“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