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偃师区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相关制度要求,高度重视、加快执行进度、严格规范使用、快速精准拨付,坚决贯彻落实建立常态化直达资金机制的工作要求,持续推动提高直达资金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惠企利民实效,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推动中央政策落地见效。除在满足直达资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临时周转用于“三保支出”外,确保专款专用,点对点将资金支付到最终受益人,坚持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现将我区2022年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资金下达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日,我区共收到上级转移支付直达资金56251.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914.81万元,省级资金2754.47,市级资金2582.27万元。
2.资金支出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日,已经实际支出47048.75元,总支出进度为83.64%(其中:中央资金支出进度为88.35%)。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有力保障。将财政直达资金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工作总协调、资金分配、项目管理、资金监督、技术保障等方面设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该项工作扎实快速推进。
2.严格政策规定,落实资金方案。收到资金文件后,快速对文件进行研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组织相关部门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指向,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报告后按程序上报实施。
3.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及时将财政直达资金进行分配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单独调拨、全程监测,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转移支付单独标识,单独下达,全部纳入财政直达监控系统全程监测。
4.规范支付程序,确保资金惠企利民。严格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预算文件、支付主体等确定直达资金支付方式,将资金支付到最终收款人。
5.逐笔梳理统计,夯实监管基础。根据资金范围,结合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和日常监管信息,逐笔登记台账,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夯实监管基础。
三、资金支出结构
1.安排拨付城市低保金300万元、发放4785人次;农村低保金2270.86万元、发放51970人次;特困供养金478.42万元、发放8750人次;流浪乞讨救助12.76万元、发放8人次;孤儿生活保障62.96万元、发放545人次;临时救助金24.32万元、发放90人次;安排拨付优抚对象补助经费2886.22万元,发放4657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2.拨付公益性岗位及就业补助资金450万元,受惠人数累计达1200余人,惠及企业1家。
3.教育保障资金:(1)安排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补助资金5913.1万元,实际支出2549.05万元,保障全县127所义务教育学习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教科书及校舍维修开支,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2)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626.2万元,发放人次1300人。
4.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685万元,全部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及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补助,确保了基层的正常运转。
5.安排减税降费转移支付资金13834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人员工资支出,其中用于教育领域支出2261万元,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四、资金使用成效
(一)严格落实优抚政策,解决军人三后问题
我区伤残军人陈江涛,现年46岁,因在部队时火炮射击震伤双耳,听力受损,返乡后工作处处碰壁,被人看不起,后因病情加重,基本丧失听力,生活严重受限,妻子离婚而去,留下一个女儿相依为命,本人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后经申请鉴定,伤残调整提高为四级,每月可领取7000余元,基本解决了其生活和医疗问题,现在乐观向上,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拍手称赞,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二)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我区困难群众张志民为特困供养家庭,本人66岁,无劳动能力;配偶张巧芝63岁,肢体一级残疾;儿子张亚东33岁,肢体一级残疾。家庭两名重残人员需要张志民天天护理,外出打零工根本无从谈起,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好在政府每月按时发放的供养金和护理费解决了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张志民每次提及都对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充满信心,对政府出台的好政策拍手叫好,确信只有党和政府才能使他们一家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相关要求,强化督促,充分发挥财政部门“一竿子插到底”作用,严格资金使用范围,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直达项目实施主体,加强项目进度管理;“瞪大眼睛”盯牢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绩效目标完成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实现全覆盖、全链条、动态化监控直达资金,提高监控质量,强化资金支付方式,确保真正惠企利民,充分发挥直达资金效益,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