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刊登偃师区委书记彭仁来署名文章:转变观念大融入 创新引领促转型
偃师民营经济发达,起步早、门类全、基础好、韧性强,但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占比大,科技创新引领不足,转型发展步伐不快。我们将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总遵循,以转变思想观念为主抓手,深入推进“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主战略,密切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联系,强化与伊滨区的联动发展,形成更有效的协作关系,加快重振偃师产业发展新辉煌,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转观念、提能力。以开展“转变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主抓手,切实抓好“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和“会抓产业的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建设,为偃师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赢得先机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请进来”开拓思路。围绕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企业改制等重点工作,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进行专题授课,提高全区领导干部抓产业的能力。全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依托“夏都商语”企业沙龙、格局商学院等平台,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举办企业家管理创新培训班,引导企业家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走出去”借鉴经验。各级领导带头赴先行地区开展调研考察,围绕“对比先进差什么、对标先进学什么、对齐先进做什么”主题,有针对性地到先行地区和单位考察交流、跟班学习。
二是明思路、强信心。坚持以创新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以市场为导向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重塑偃师产业格局。围绕“362”产业体系,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1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N个重点产业,全力推动洛阳首阳科技产业社区项目建设。成立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制订《偃师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精准实施人才政策,真正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着力打造产业集聚首选地、高端人才生活地、内陆开放新高地。
三是抓重点、促转型。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风口”理念,认真落实市委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把“在优质存量上做增量”摆在重要位置,在对全区293家规上企业及54家“小升规”后备企业进行摸底后,将梳理出的有扩建需求的47家企业纳入重点项目清单,“一企一策”,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坚持项目为王扩投资,抢抓风口强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积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一企一策”推进停产半停产企业和停建项目再利用,统筹做好“腾笼换鸟”文章。全力推进鞋业产业园、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园、智能家具产业园、电线电缆产业园建设,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布局偏乱、偏散问题。
四是强保障、优服务。持续巩固拓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成果,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用,落实好各项优企惠企政策,积极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高效解决用地、用工、融资、减税降费等问题。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践行“121”工作法,用好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电话,并坚持把每月的12日作为集中助企服务日,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提信心、出点子、促发展,更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真正让企业“唱大戏”“当主角”。
来源:《洛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