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党史专题:偃师抗战简史(四)

来源 : 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日期:2023-08-18     点击次数:196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她一洗百年来的耻辱,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开端。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为教育后人不忘屈辱历史,铭记抗战功勋,在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偃师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登载《偃师抗战简史》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偃师人民在偃师沦陷后,慷慨报国,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虽然最终因种种原因惨遭失败,但也是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催人奋进。那么,是不是偃师人民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呢?

大地起风雷,人民得解放。就在日寇疯狂向河南进攻之时,毛泽东主席也密切关注着河南战事,他多次指示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和北方局,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作出积极准备,从战略上将陕北、华北、华中解放区联系起来。

豫西沦陷后,中共中央于1944年7月25日,正式发出“向河南进军”的指示,命令集总和北方局从太行、太岳抽调精干部队,尽快挺进豫西。北方局决定:以太行军区第三团、第三十五团和豫西地方工作队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和豫西地委,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和中共豫西地委书记。游击支队后改称“独立支队”、“第一支队”,习惯上也称“皮徐支队”、“先遣支队”。

支队组建时,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多次接见支队领导干部,着重阐明党中央“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强调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意义,要求支队坚定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搞好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站稳脚。

9月4日,支队在河南林县举行抗日誓师大会。第二天,即从林县出发,经济源、孟津渡过黄河,到达中岳嵩山地区。风起云涌。支队进入豫西后,中原大地顿时焕发了革命青春,古老的豫西象一座座沸腾的火山,爆发了!

23日,八路军派出一个排到偃师缑山乡(今府店镇)侦察,露宿佛光山区牛窑村,当天下午返回。这是八路军第一次进入偃师。

25日,皮定均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率部到达佛光山区杨窑村,进行抗日武装宣传。这是皮、徐首长第一次到达偃师。当晚就住在杨窑李金亭家里。2009年,偃师在李金亭家建立“八路军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开展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皮司令认为,佛光地区群山环抱,大小村寨星罗棋布,地势地貌险要复杂,进可攻,退可守,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之地。而且偃师自抗战爆发以来,地下党斗争异常活跃,素有“红偃师”之称。群众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各村都成立了护村武装。因此,决定在这里开辟、创建豫西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30日,皮徐首长第二次率部到达偃师,主要任务仍然是扩大抗日武装宣传,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打开嵩山地区的抗日局面。10月2日,皮徐首长在刘庄村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中共偃师县委;筹建偃师县独立团;动员李广吾出任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一职;三十五团九连留驻偃师;争取裴子明等诸多事宜。刘庄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奠定了偃师抗战的基本格局。

八路军进入偃师后,特别是县委成立后,潜伏下来、等待时机的偃师地下党员纷纷找到党组织要求分配工作。肖村地下党员李福生曾激动地说:“过去八路军没来的时候,咱还闹着要抗日,现在八路军来了,党组织要咱们出来抗日,咱还有什么可说的,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李福生后来担任县警卫队队长,负责县政府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与李福生一样,许多地下党员都在新成立的县政府中担任要职,如李玉山任除奸科长,李欣如任民政科长,杨树宗任财粮科长,宋金赏任总务等。偃师的地下党员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挑重担,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担当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