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肆虐为害

来源 :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19-05-22     点击次数:904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粘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包括玉米、水稻、花生、高粱、大豆、烟草、番茄等80多种植物。2016年1月入侵非洲,两年时间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2018年5月入侵印度,11月进入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12月中旬入侵缅甸。2019年1月11日,草地贪夜蛾由缅甸侵入我国云南省。自1月份在云南为害东玉米以来,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广西、贵州、广东、湖南也相继见虫,截至4月26日,全国有5个省29个市(州)112个县查见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12.74万亩。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扩散能力强、繁殖能力强、暴食危害性和防控难度大的特点。

一、田间危害状及幼虫形态

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的植株特征明显,即叶片叶肉被取食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呈大小不等的孔洞,剥开玉米生长点卷曲心叶可见大量害虫粪便和藏身在其中的幼虫,心叶被咬食呈破烂状。幼虫具备两点主要辨识特征,黑或橙色头部具黄白色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身体多为绿色,具黑线和斑点,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田间观察,少量低龄幼虫在叶背面,多数情况3龄以上幼虫头垂直向上匿藏在心叶内或叶鞘内侧;具假死性,受惊动后卷缩成“C”型。

二、加强普查,全面做好监测预警

专家分析,该虫将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发生的迁飞性重大害虫,发生为害将成为常态。玉米是我第二大粮食作物,如监控不力,极有可能导致其暴发成灾,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各乡镇、街道办农技人员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为害的严重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高度重视监测防控工作。对春玉米田要逐块进行排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偃师市植保站。夏玉米出,要加大调查普查频次, 要开展定点监测,系统观察害主的灾变规律,及时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指导群众开展统防统治。

三、强化宣传,及时开展科学防控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外来新发重大害虫,以前在我省未见发生,基层群众会有识别难、防治难、认识不足的问题,各镇、街道办农技人员要立即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同时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宣传挂图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 开展科普宣传, 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特征、发生、为害习性,及时开展科学防控。

四、防控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耐虫性;调整作物播期使作物易受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敏感生育期与其主要发生期错开以减轻为害;将作物与趋避害虫、吸引害虫天敌的其它植物进行间作或轮作。

2、化学防治:防治上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雌穗、雄穗等部位。玉米田虫口密度达10头/百株时,进行应急防治,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苏云杆菌等农药喷雾防治。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