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乡村振兴


偃师区:规划先行,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

来源 : admin     发布日期:2023-03-11     点击次数:469

夏商古都地、乡村绽新颜。3月9日,走进偃师区乡村,碧水连片,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串联千家万户,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幅幅墙体彩绘催人奋进,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幅“天蓝、水绿、物丰、人美”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乡村要振兴,规划需先行。2021年以来,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偃师区紧紧围绕整合盘活农村各类发展要素、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和“百镇千村规划”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

提升“颜值”  塑造乡村形态之美

走进岳滩镇喂北村,路面干净整洁,绿树环绕屋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村巷里飘荡着幸福的欢笑……

“去年村里把以前不住人的空院子改造成了小花园、小游园、小菜园,出门看美景,居家闻花香,环境越来越美了,日子越来越好了。”提到现在的日子,在广场上跳舞的刘大娘喜笑颜开。

2022年,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偃师分局把“一宅变四园”创建活动与村庄规划编制相结合,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荒废闲置宅基地、危旧房屋为突破口,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鼓励村民将破旧宅院和闲置宅基地改造成花园、菜园、果园、游园,不仅装点了乡村,也提升了村容村貌。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清理残垣断壁5127处,治理“空心”宅院1354处,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共1686个,微地形、微景观646处,生态民宿118个,整理复耕土地2000余亩。

留住乡愁  绽放乡村人文之美

走在伊洛街道许庄社区的街道上,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徽派建筑,仿佛打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我们社区以前叫许颜庄,是以唐代忠臣许远、颜真卿名字命名的。如今变成了旅游宝地,这多亏了自然资源部门给我们提供的规划指导。”许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强强说。

编制实施乡村规划,必须既注重塑形,更注重铸魂。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偃师分局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各类建设风貌管控,全力保护好文物古迹和传统村落风貌,按照“繁荣历史文化,焕发文明新气象”思路,统一规划,特色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全局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以历史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的互动、田园风光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

助推发展 厚植生态产业之美

“这里离城区近,风景好,每逢节假日我都和朋友一起带孩子过来玩,亲近大自然。”3月8日,在缑氏镇崔河村在浏涧河生态湿地公园内游玩的张女士说。

举目望去,湿地公园内层林叠翠,与蜿蜒的乐道、澄澈的湖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春日画卷。“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和旅游观念不断升级,康养旅游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成为当今旅游市场的新风向,俺村也凭借自身条件于2022年被评为了‘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现在我们正在对浏涧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未来我们村大有可为啊!”崔河村党支部书记崔学军言语里尽是喜悦。

近年来,偃师区以《洛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洛阳建设规划》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乡村资源禀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发展空间,注重规划“留白”,有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通过规划引导促进林业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将生态保护、生态利用融入林业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