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基本信息


缑氏镇多措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 缑氏镇     发布日期:2022-08-02     点击次数:63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认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强教育、重宣传群众筑牢思想基础。

缑氏镇作为民族大镇,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3个,少数民族群众5100多人,占偃师区少数民族总人口90%以上。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人数多,分布区域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缑氏镇政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民族团结工作的宣传教育机制,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入人心。一是深入认识抓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将民族政策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当中,采取座谈交流印发学习资料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学习活动。二是抓好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海报专家和法律工作者讲座以及微信网络等平台,开展普遍性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自觉形成团结发展的良好氛围。三举办民族团结月宣传教育活动,年年有新内容、新招法、新成效。通过民族团结文艺联欢民族团结联合党建、民族团结体育赛事等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

二、创载体、融文化,各族群众凝聚团结合力。

缑氏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以“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的结对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结对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

一是结对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成立偃师制鼓协会,共吸收马屯村、金屯村、布村等70余家制鼓企业参加,抱团发展。企业优先安排结对村群众就业,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黄河鼓文化产业园,将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途径,届时可带动周边约3500人就业,实现线上年销售额3.5亿元左右,年增加利税约2000万元左右。

二是结对发展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为进一步改善结对村的人居环境,我们狠抓结对村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垃圾清运、河道治理、六清六乱”等工作的持续开展,投资30余万元对金屯、马屯、布村等民族聚居村沿街两侧杂物、垃圾沟等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清理,并建立长效机制,村容村貌提升明显。

三是结对发展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结合缑氏特色,开展民族文化进学校、民族文化进村庄等活动,以鼓乐汇演、腰鼓大赛、广场舞大赛、特色餐饮展示等为活动载体,把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社会和谐相结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保民生、促稳定,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充分发挥传统手工制鼓业的优势,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运用“互联网+”思维走经济致富之路。积极引导马屯制鼓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电商、物流等优势模式发展。一方面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版面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微端等新媒体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帮助村民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外出务工年轻人返乡居家创业,开网店、做直播截至目前,该村700余户中,从事制鼓行业500余户,开网店300,进驻物流、快递公司5个,制鼓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韩国、欧美等地,80%的村民靠制鼓走上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村的村民就业和经济发展。二是积极引导发展清真餐饮业。缑氏镇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餐饮业传统悠久、别具风味。利用新修唐玄路交通优势,规划设计特色餐饮一条街,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清真餐饮业,打响了金屯村特色餐饮“金字招牌”。目前金屯村的清真饭店已达到20家,成为我镇对外接待的特色窗口。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民族优惠政策,做好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缑氏镇党委、政府为少数民族村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缮了马屯村、金屯村、布村入村道路,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群众的团结努力下,缑氏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我镇的一项重要工作,马屯村获得“中国淘宝村”、“中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殊荣。202010月缑氏镇获得洛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奖。

下一步,缑氏镇政府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团结创新保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能,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