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两人,山沟里、河道边,走到哪儿哪就是家,一年四季追着花期走。靠着养蜂,在县城买了新房,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也都先后参加了工作。一路风雨走来,虽说辛苦,但挺知足,主要还是舍不得这些蜜蜂,也抛不下酿蜜传统工艺,我想让更多人吃到好蜂蜜。”
说话的人是养蜂33年的姚伟桂,55岁的他,每年夏天和妻子都会带着“百万大军”来到牛心山下“定居”,与蜂共舞,酿造甜蜜。
又到一年槐花飘香季,山上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了枝头。4月23日下午,在大口镇牛心山脚下、双龙山景区道路旁,姚伟桂正在摇今年的第一批槐花蜜。自1988年起,每年的4月下旬,他都会和妻子原利霞如期而至,30多年来从未间断。
当天下午4时许,买蜂蜜的游客陆续来到姚师傅的帐篷外,他们夫妇把取蜜刀、摇蜜机、蜜桶等取蜜用的工具拿到蜂箱旁,带上防蜇帽,揭开箱盖,拿着点燃的香草在蜂箱周围熏了熏,缓缓提出蜜脾,迅速将蜜蜂抖落在箱内。阳光下,蜜脾里的蜂蜜闪闪发光,妻子原利霞拿刀熟练地割去封盖,将蜜脾放入摇蜜机内开始摇蜜,裹着槐花香的蜂蜜清香随之飘来,沁人心脾。用过滤网过滤掉异物后,蜂蜜就可以装瓶销售食用了。
“近期天气好,蜜源充足,这里面已经装不下蜜了,为了屯蜜,蜜蜂又新造了蜜脾,为保证蜂蜜质量,我们5到7天等封盖了才取蜜,这批槐花蜜已经非常成熟了,颜色纯正,品相非常好。”姚伟桂笑着说。
都说养蜂酿蜜是“甜蜜”的事业,可蜂农背后的艰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他们在不同地方、不同花期可采不同的蜂蜜。一年四季随着花期跑,每年要搬五、六个地方,按花期从云南、湖北、河南、辽宁、吉林,一路“迁徙”到内蒙古,过着居无定所的游走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姚伟桂夫妇二人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要起床,先检查蜂群、蜜蜂的安全,在蜜蜂飞出去采花蜜前,就要挨个检查蜂箱、除蜂螨,取蜜、更换蜂板等。对于姚伟桂夫妇来说,自己酿的蜂蜜受到了消费者的赞赏,那是比吃了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