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性,结合各地近些年在美国白蛾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建议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多措并举,将美国白蛾的危害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1.检疫措施
加强检疫是防止美国白蛾长距离迁移的关键手段。强化对疫区林产品的检疫,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凡是从疫区调出的苗木、原木、木材、果品、包装材料、交通工具等均应实施严格检疫,发现疫情立即采取除害处理,从源头上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加强检疫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
2.人工防治
卵期防治:在卵期可用人工摘除的方法,将带卵的叶片摘除,集中销毁、深埋处理。幼虫期防治:根据美国白蛾4龄幼虫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的特性,可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防治。在2-3龄幼虫网幕盛期,发现网幕后,用高枝剪刀剪下处理。蛹期防治: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用麦秸、谷草等在树干1-1.5米高处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并集中销毁。晚秋、初春季节,在树洞、树皮缝、枯枝落叶、树周围砖石、瓦块下,挖越冬蛹并集中消灭。成虫期防治:越冬代成虫发生较整齐,飞翔力弱,清晨和傍晚多栖息在建筑物的墙壁、树干、草地上,可进行人工捕杀。
3.物理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进行成虫诱杀,以减少成虫交尾和产卵。在成虫期,于距地面2-3米高处悬挂杀虫灯,每天从19∶00到次日6∶00开灯诱杀美国白蛾成虫。
4.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蛹期,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是防治美国白蛾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该方法适宜在树木高大、网幕摘除困难大、美国白蛾发生不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天敌有:蠋蝽、蜘蛛、步甲、草蛉、瓢虫、螳螂及鸟类、两栖类等,可加以保护和利用。
· 应用微生物防治美国白蛾
应用细菌防治美国白蛾,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苏云金杆菌(简称Bt)。每亩施用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毫升,采用飞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地面喷雾,平均防治效果在96%以上。为保证速效,常采用苏芸金杆菌+阿维菌素复配制剂。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美国白蛾,400亿孢/克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进行叶片喷雾防治,防效在90%以上。
应用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适用于2-3龄幼虫,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3.0×107)PIB/毫升,且药效持续,专性寄生。用HcNPV原液2.5×109PIB/毫升稀释1000、750、500倍液,对2-3龄美国白蛾用药后表明14天林间药效试验校正防效为73.29%-90.41%。
· 应用仿生药剂防治
防治美国白蛾的仿生药剂有:杀铃脲、除虫脲、氟虫脲、虫酰肼等。对4龄前幼虫可使用20%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可用于美国白蛾防治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有烟参碱、苦参碱、烟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如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 应用信息素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2.5 米)处,在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 米)处设置为宜。每100 米设1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 米。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敌百虫棉球,每3-5天更换1次,以保证熏杀效果。
5.化学防治
在美国白蛾大发生时采用。每年5至6月的第1代幼虫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对幼虫活性较高的药剂有: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幼虫破网之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加水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幼虫破网后,可在树冠上喷洒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具有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