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史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马克思主义随时代而诞生 1818年5月,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律师家庭。青年时代,马克思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吸取了很多民主思想,后又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与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等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彻底决裂的重要文献。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他与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入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后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是马克思历时四十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马克思在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而“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充满深情地介绍了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争取无产阶级解放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概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随时代而发展 当代中国,面对“两个大局”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这一课题的系统解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一是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行,这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历史给出的答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百余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给出的答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根结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 二是明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史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必将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 三是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概括和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构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遵循的世界观方法论、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深刻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要求,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全党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充分彰显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巨大的历史勇气。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一定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作者系审计署经济执法审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