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偃师大地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来源 : 文物局     发布日期:2021-07-05     点击次数:1593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按照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要求,偃师区文物局就域内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进行了认定上报。偃师区涉及承载革命精神的史迹和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六处。其中:

偃师中学旧址、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佛光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等3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任西和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纪念碑及墓地等2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申阳革命纪念馆为一般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中学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偃师区缑氏镇缑氏村的泰山庙,校地原在偃师老城,1935年因原校舍被伊洛河冲毁而迁至今址,是2007年11月洛阳市公布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豫西的活动中心,共产党员吴芝圃、张凯丰等都曾在此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4月在此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偃师县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偃师县委。旧址泰山庙始建于后周,现仅存三洞券拱式青砖大门及重修碑数通,系晚清建筑。

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偃师区府店镇杨窑村7组李金婷家中,是2017年12月洛阳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院落系民国时期建筑,坐南朝北。2009年11月1日对外开放,成为偃师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成为洛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旧址为研究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这里开辟根据地、抗击日军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佛光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偃师区府店镇佛光村山坡上,是2017年12月洛阳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4年12月7日,日伪军占领佛光峪,30日夜,皮徐支队35团攻打佛光寺,此次战斗牺牲13名战士。战后,佛光峪群众将13名烈士集体安葬并竖起纪念碑,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呈“一”字排开。1968年时任佛光村民兵营长的裴麦闹主动提出照看烈士墓地。1996年10月,该墓地被中共偃师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偃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西和烈士纪念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偃师区顾县镇顾县村北,1992年8月被偃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阳上款“公元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日”,中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英雄一等功臣任西和烈士纪念碑”,落款“偃师县人民政府立”。碑阴刻任西和同志生平事迹和英雄献身的经过,任西和(1928-1953),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人,1951年参军,1953年光荣牺牲,1954年建纪念亭一座,以缅怀先烈。此碑刻为纪念任西和烈士抗美援朝的功绩之碑,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原碑现存于偃师博物馆。

无名烈士纪念碑及墓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偃师区府店镇佛光九龙角水库东侧山头,是1945年1月为掩护皮定均部队安全转移而牺牲于此的一名李姓战士的墓地。1992年8月被偃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为砖混结构,南北向长方形,墓前立有一座纪念碑,上书“抗日无名烈士纪念碑”(横向书写),碑身右下角落款为“偃师市人民武装部和偃师市府店镇人民政府”,碑刻时间为2001年4月4日。

申阳革命纪念馆(一般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邙岭乡申阳村。为纪念党支部在偃师的发展历史,加强对广大党员的党史和党性观念教育,于2000年9月成立“申阳革命纪念馆”。馆内院落呈长方形,北侧屋内墙上贴满了当时地下党支部及烈士们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此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偃师”的革命旧址遗迹,从南山到北岭

光荣偃师的革命火种,遍撒三川大地

让革命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

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

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

这些矗立于偃师大地上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和骄傲。建党百年之际,让革命文物的光荣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绽放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