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祭祀于2014年录入第四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鲍氏祭祀是流传于全国鲍氏族人的一种民俗活动,有记载的可以追溯的清康熙二十三年到五十六年,南蔡庄老祠鲍氏家庙从酝酿到落成,建祠、排轴、修谱、社日上坟、新年拜祖步入正轨。 南蔡庄鲍氏仅是全国鲍氏家族的一支,自西汉至元末,世居上党,明初,有旨迁民补虚,被分迁到南蔡庄定居,至今已645年,繁衍24代,3000余人。每年过年,社日,家庙庙门大开,陈列家谱,悬挂祖轴,展览族规,族人到大殿后观看汉三世司隶故事以励志。鲍氏祭祀活动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十年一特祭。 鲍氏祭祀活动于鲍氏族人代代相传,年年上坟,岁岁拜祖,从老辈人口中传子孙家风,熏陶教育后人,加深鲍氏凝聚力,规范族众之为人。二十世纪末,南蔡庄鲍氏一支派人到原籍山西长子县寻祖,得全国鲍氏家族已相互联系,并有书刊《鲍氏文苑》,自此联系全国鲍氏族人,不断参加鲍氏族史座谈会。2006年11月,第七次《鲍氏文苑》座谈会在河南偃师召开,并于南蔡庄村附近修建六角鲍氏寻根亭。 鲍氏老祠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5年)落成,至今日2013年距今已有287年历史,祠中遗留的各种器物、碑记,载录了各个时期族人的拜祠祭祖。大殿、捲棚、牌位、建祠碑记录了当时族人团结一致多年为祖先建庙,祀奉最后的成果。家谱族轴记录了各代族人的发展壮大,使族人明远近、知尊卑,上对下有无形的约束力,不敢放肆,不敢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血缘关系,全族人包括外省外县一个祖宗的凝聚力,棒打不开。鲍氏到全国各地,一问姓名,同族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