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预防网络沉迷 守护健康心灵 | 偃师区委政法委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走进山化镇

来源 : 山化镇     发布日期:2023-05-19     点击次数:668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切实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5月18日下午偃师区委政法委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走进山化镇忠义村,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董晓娜老师开展以“预防网络沉迷 守护健康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忠义村30余名群众参与。

董老师先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入到孩子沉迷网络的表现和危害:

(1)产生耐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可能开始玩20分钟,然后要玩30分钟,每次喊他都是我再玩一会;

(2)对其他事情丧失兴趣;

(3)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强行不让他上网,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表现,比如摔东西、跟父母吵架;

(4)撒谎自己没有上网,或者偷偷上网;

(5)用上网来回避负面情绪。考的不好,或者和同学吵架后回来就是上网玩游戏;

(6)成绩下降,现实生活中失去朋友。

那么面对沉迷网络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们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沉迷于网络。孩子沉迷网络主要有三个原因:

(1)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青少年的自制力较差,社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沉迷于网络。特别是那些具有高焦虑、低自尊、抑郁倾向等特征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

(2)网络本身特征。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时间快、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不受现实生活交流的限制,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性。特别是网络游戏,制作精美,充满刺激,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孩子更容易沉溺其中;

(3)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和学习的压力会导致青少年产生情绪、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失调,因此他们借助网络来舒缓压力,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认识到以上原因,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要有效沟通。平时要多关注孩子上网问题,及时有效沟通。一方面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合理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告知孩子沉迷网络的危害。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这里给大家推荐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模型的核心在于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具体有四个步骤:

(1)留意发生的事情;

(2)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说明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这些感受的产生;

(4)明确提出期望对方采取哪些行动来满足我们的期待。

我举个例子,我发现你最近一直沉迷于玩游戏,饭也不好好吃,睡觉也很晚(观察),我很担心你现在这个状态(感受),因为我想要你身体健康(需要),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出去活动活动,可以吗?(请求)。

二要树立榜样。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习惯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手机不需要用的时候不要做低头族。

三要培养兴趣。父母平时鼓励并陪伴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对手机网络的注意力。

四要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并严格遵守。包括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以及相关的惩罚。

那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做呢?措施与上面相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避开约定时间雷区。

(1)与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约定时间,尽量采用看完这一集或者打完这一局,有明确的终止信号

(2)标准一致。意思就是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一致,孩子写作业,你尽量就是看报纸看书。我们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写作业,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心理是不是会感到不平衡,更何况这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呢?

二要将电子游戏搬回现实,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户外活动,不要一直催着学习。孩子沉迷于游戏,你喊他学习,他不会理你,但是我们换种方式,喊他出去露营,他就会愿意了。

三要配合其他正面管教。多鼓励,少表扬,鼓励的是过程,表扬的是结果,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

       课程结束后,家长要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多了解,多沟通,多引导,多陪伴,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远离网瘾,拒绝诱惑,拥抱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