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情感
他们,深度报道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成就;
他们,不仅留下了忙碌而充实的采访身影,更创作出一大批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优秀新闻作品。 让我们走近这些媒体人,听一听,他们所讲述的民政故事......
今天,我们请到新华社“跑口记者”高蕾,看看她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印象深刻的采访故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党和国家民生事业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作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力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为民政领域跑口记者,一年来,我见证了许多民政领域平凡却感人的为民故事,聆听了百姓对相关民政工作的心愿与呼声,感受到各项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感觉收获满满。 ——截至2021年9月,4242.4万人纳入城乡低保,470.7万人纳入城乡特困人员供养。 ——截至2021年9月,我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1189.5万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489.8万残疾人,年发放资金额度超过300亿元。 ——截至2021年5月,全国共有27.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平均保障标准为1206.6元/人/月。 ——截至2021年11月,部本级和地方民政部门已累计处置非法社会组织3300多家,关停200余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新媒体账号。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一年来,作为民政领域跑口记者,我报道了民政领域的许多数字。这一组组数字,在网上网下广泛传播,展现了民生保障网愈发密实的趋势、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 一年来,我看到了身陷贫困的残疾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下脱困自强,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看到了“小巷总理”把居民群众的“鸡毛蒜皮”当作“头等大事”,把家家户户的喜乐悲欢印在脑海留在心头;还看到了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第一个清明节平稳有序,相关工作人员放弃休假时间,始终坚守岗位的身姿。 他们的故事或许平淡无奇,但正是这一个个平凡的奋斗身影,让我们看到了民生的温度,百姓的心声,更看到了一个国家飞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天价彩礼”的不文明风气如何遏制?残疾人两项补贴、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效果如何?普惠型养老如何发展?互助性养老模式利弊何在?…… 一年来,我紧跟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采访民政部门权威声音,解答老百姓心中困惑,同时将田间地头的百姓诉求反映出来,搭建党心民心沟通的桥梁,为推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贡献自己的力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新征程上,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民政领域采访报道工作,讲好民政故事,传递百姓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