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面广、频发,各地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坚决落实民政部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的总要求,一方面,想方设法满足群众清明祭扫的需求,一方面努力做到精准防控疫情,用更细更实更准的服务与管理,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健康文明的清明节。
江苏省扬州市:
生态葬 梨花风起正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湖畔、杨柳、乌桕、绿茵环抱处,8位逝者家属手捧可降解骨灰坛,在礼仪护卫队的陪伴下,缓缓步入生态葬区。随后,在简朴而庄重的仪式中,骨灰坛轻轻地掩埋在草坪下。没有墓碑,只有AR虚化的蝴蝶在大屏上翩翩舞动,飞翔在一片乌桕林和盛开的鲜花中……樱花烂漫、乌桕参天,草坪上的800盆本土植物瓜叶菊摆成梅花的形状,寄托着哀思,也延续着生命。
这是日前发生在江苏扬州墓园,扬州第五届生态葬首批集中安放仪式现场的一幕。
葬礼则一改传统葬制沉闷的气息,音乐低回,更显优雅从容。“肯定是很好的。首先,我父亲在生前留下了美好愿望,他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对他来说,这是很好的告慰!” “我觉得比较环保,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总要归于生态。”参加生态葬的家属们如释重负地说。
据了解,生态葬是指对逝者骨灰进行降解或撒散的安葬方式,有树葬、花葬、海葬等多种形式,具有低碳环保、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本次采用了花葬,使用的可降解骨灰坛将在一个月内被土壤分解。从2018年起,扬州墓园已连续五年举行大型公益生态葬集中安放活动,共为152位逝者完成生态安葬。 “
传统风俗讲究入土为安、凭吊有物,对这一文化习惯,生态葬应予以尊重和延续。”扬州墓园办公室主任田劲禾说,“如果说乌桕林中生态葬是电子化、虚拟的,在一座形似公交站台的‘人生驿站’通过AR祭扫,在叠石泉水旁的生态葬区,则对传统和现代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可以留下姓名。”
一面长长的晶莹剔透的玻璃砖砌成的长墙,仿佛把生死两个世界进行了分割。长达百米的垂直绿化带贯穿整个生态葬区,让人顿觉时空的穿越。镌刻在铜牌上的逝者姓名,则给人留下了最直观、最真实的记忆。
湖北省竹山县:
清明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
近日,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施洋小学400余名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宝丰镇施洋烈士纪念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缅怀先烈活动。
据悉,从3月29日起,该县各学校集中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瞻仰宣誓、敬献鲜花、召开主题团队会、网上祭奠英烈、线下祭扫缅怀等多种形式,弘扬烈士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该县各学校还把“清明祭英烈”与“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国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升华清明节日主题教育内涵,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小学先烈,长大做先锋。
浙江省松阳县:
平安祭扫进行时
“您好,是静安园公墓管理处吗?我想预约清明现场祭扫。”日前,浙江省松阳县的刘先生看到有关清明祭扫的通告后,打来电话预约祭扫。据了解,鉴于今年清明节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该县多措并举确保清明祭扫平安、健康、有序。
这些措施包括:错峰限流预约祭扫,全县规模达1000座墓穴以上的公墓,骨灰寄存数500例以上的密闭骨灰寄存场所,均实行预约错峰限流祭扫;为防控疫情,明确外地来松返松人员,提倡不参加现场祭扫,参加清明祭扫的群众须自觉服从现场疫情防控管理规定文明祭扫;鼓励采用居家追思、缅怀亲人或联系委托公墓单位代为祭扫等方式;倡导群众乘坐公交车或“私车拼乘”方式出行,减少交通压力,低碳出行。
江西省赣州市:
立足“三个早”抓好清明祭扫
清明节前,江西省赣州市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工作要求,立足“三个早”,控流量、防聚集、强防护、保安全,全力抓好清明健康文明安全祭扫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早部署。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同志先后多次专题听取全市清明健康文明安全祭扫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切实抓好清明祭扫与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从严控制红白喜事操办等人员聚集性活动。3月24日,市领导实地调度市黄龙陵园清明祭扫工作筹备情况。第二天,市政府又组织公安、交警、卫健、宣传、网信等相关部门(单位)召开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调度会。与此同时,市民政局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清明健康文明安全祭扫工作进行专题调度部署,力求抢先抓早。
及时下发文件,早安排。该市先后制定下发多个有关清明节祭扫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告、文件等,向社会发出《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网上祭扫,提前、延后、错峰祭扫;提倡办丧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车10人,严格控制办丧流程,确保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严格督促督导,早落实。连日来,由市民政局牵头组成多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地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进行实地督导并下发通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确保万无一失。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殡仪馆:
“故·视”网络直播开展生命教育
3月31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省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开展泉城“故·视”生命教育(网络)开放日活动,当日,10万多名网友在线观看直播。
直播中,采取主持人提问、讲解员讲解的方式,向市民详细解读了济南市殡葬惠民政策、节地生态葬奖补政策、殡仪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介绍了海葬、树葬、壁葬、花坛葬、生命晶石、殡葬用品、遗体接运、化妆整容、故人沐浴、火化、骨灰寄存等服务开展情况。
随后,网友跟随镜头拾级而上,踏上一条“生命之路”。“生命之路”共有400级台阶,沿途有象征人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整个历程的多幅雕塑,如人生缩影,涵盖了父母相伴的家庭教育、乌鸦反哺报答养育之恩、书籍堆砌的志学旅途等人生经历,传递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心中有沟壑,眉目做山河”等人生哲理。在生态葬纪念广场,讲解员邀请主持人在嫩芽初绽的海棠树上系上黄丝带,为践行生态安葬的逝者送上祝福。
网络直播以一场清明节代祭仪式收尾。全体人员向寄存在馆内的逝者骨灰默哀、敬献花圈、行三鞠躬礼,以文明绿色、简朴庄重的方式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湖南省衡阳市:
代客祭扫 “云端”缅怀 学做青团衡阳清明别样过
3月30日,湖南省衡阳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向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抗日英雄葛振林的墓碑鞠躬、献花,追忆先人。一旁,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与葛振林的小儿子葛拥政连线,代他远程祭扫,遥寄哀思。
“我们部分亲属不在衡阳,受疫情影响,又不方便回来,正愁今年清明怎么给父亲扫墓。还好有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帮我们代为祭扫,弥补了我们不能来现场祭扫的遗憾。”葛拥政说。
为更好地落实防疫政策、倡导文明祭扫,今年清明节期间,衡阳市民政局开通“云上清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让在外地的衡阳籍人员“云端”寄哀思。群众可在“云上清明”建亲人纪念馆,进行献花、敬酒、点香、写家书等仪式。衡阳市各陵园还纷纷推出代客祭扫服务,并将祭扫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发给家属。针对在衡市民,该市实行分时段预约祭扫,市民可通过“云上清明”或电话进行预约,并在城区社区设置“时空信箱”、公祭点、追思墙等,供市民鞠躬缅怀。
除祭祖之外,清明节还有寒食、踏青的习俗。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因寒食节禁火,人们便以青团饱腹。后来,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用青团在清明节期间祭扫的风俗。 碧玉团圆满屉香,素舂柔艾捣砧忙。当天,蒸湘区蒸湘街道大元头社区红湖花苑小区内,七八名居民、“衡阳群众”志愿者们,聚在党员活动室内,忙着做青团。
“本来打算回老家重庆祭祖的。但受疫情影响,我们选择留在衡阳。做青团、网络祭扫,用这种新型的祭扫方式来寄托哀思,也蛮好。”居民何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