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
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53年6月13日,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的青春年华,他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二〇〇师六〇〇团“二级英雄、一等功臣”任西和。
“我的父母在西和牺牲后,非常伤心。但我的父亲非常开明,他说西和这辈子活的有价值,很争气!”任西和的弟弟任西海对记者说。出生在半耕半读家庭的任西和是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顾县村人,1951年5 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开赴朝鲜参战。
“在战中,我战斗在……”这是任西和烈士日记本中的最后一句。写下这句话后他就匆忙奔赴战场,那时他想记录的内容已无人知晓。 1953年6月12日,攻夺十字架山的战斗开始了,任西和所在部队担任主攻。战斗中,任西和与全连战士用重机枪猛烈地向敌人扫射、掩护战友们冲锋。突然、敌人一发炮弹打来,炸坏了机枪座架,机枪成了摆设。前方敌人扑了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任西和挺身而出,用肩膀代替枪架,扛起打得发红的九十斤重的机关枪,半站半跪,重新猛烈地向敌人扫射起来。射击时他不断灵活转动枪身,接连消灭了敌人五个火力点,使部队顺利地攻占了敌人两个侧翼阵地,部队继续向十字架山主峰进攻。 这时,重机枪已发射2500多发子弹、枪身烧得通红,任西和肩手交替支撑着,他的两手被烧得皮焦肉烂,脊背被蹦出的弹壳打得血肉模糊,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 战斗中,他的身上被敌人打出七处伤口,卫生员连忙把他背下来包扎,一连用了14个急救包。可是刚包扎好,他便要求再去杠机枪,却因为强势过重,再也站不起来了。
“如果你能活着回去,给我爹娘捎个信”这是任西和牺牲前对同乡战友闫天保说的话。战斗胜利了,任西和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为表彰任西和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司令部授予他“二级英雄”“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部队六〇〇团也被称为“西和团”。
今天的偃师区顾县镇白云广场上,矗立着任西和烈士纪念亭,亭上悬挂有“人民先锋”,“功高绩雄”,“流芳千古”等牌匾。顾县镇中心小学内,安放着他的纪念雕像供后人瞻仰。每年清明、烈士纪念日,就会有不少群众自发到顾县敬献花圈,悼念英雄。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任西和为了捍卫和平,守护家国,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争前线。岁月流转,山河日新,英雄不会远去,他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