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河南省洛阳市:加快推进“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 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3-02-21     点击次数:294

“养老”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新闻办举办“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了该市养老服务工作推进落实完成情况。

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洛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立挺在会上介绍,2022年以来,洛阳加快推进“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入网老年人数达到130万,实现老年人信息入网全覆盖。建成59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4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实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完成5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321张,并为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19万余人次。

截至目前,洛阳市“市—街道—社区—小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其中,针对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遵循“公建民营”原则,由政府投资建设后,引入符合条件的专业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助餐、助浴、助医、巡护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同时,鼓励运营方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链接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效链接。

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该市一方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从机构资质、服务功能、服务成效、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等级评定,带动499个社区参与创建,评定出A级以上“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13个,选树3A级以上“乐养居”62个,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100家养老机构和58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安装视频监控,并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消防控制室、活动区域、食堂等重点区域的视频联网监控,定期对养老机构的安全和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调度,提高监管能力。

按照建设规模、服务功能,该市将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进行分级,并建立了上下联动机制。其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设置有50张以上的托养床位,为老年人提供托养入住、日间照料、医养结合等服务,同时配建中心厨房、助浴中心等,辐射支持社区、小区级养老服务设施开展配餐等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基础上的助餐、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延伸站点,承担部分日间照料功能,并提供上门巡访等服务。

农村四类养老服务设施 构建幸福“夕阳红”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养老观念等实际情况,去年,洛阳市坚持“不离土、不离村、不离亲”理念,在农村地区推广“集中+居家”养老模式,试点建设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和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探索农村四类养老服务设施。

在有条件的地方,对20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服务,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住养、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并指导和支持辖区集中养老服务站点和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开展工作。在老年人集中养老意愿较强、经济基础较好、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建成81个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主要服务本村和邻近地方老年人,并引导和支持入住老年人实现自助、互助养老。在老年人口较少且集中养老意愿较强的地方,建成59个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优先保障本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主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在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较强、居住较为分散、不具备集中养老条件的地方,建成204个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健康管理以及巡访关爱等服务。

据介绍,今年洛阳将持续推进农村四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底前推进2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00个集中养老服务站点、200个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  

同时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鼓励相关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配备公益性岗位、政策资金扶持、有偿支付及社会捐助等方式,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服务,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推动农村养老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