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山东威海文登区:用活用好社工站 为民政服务提优扩面

来源 : 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3-04-12     点击次数:248

2021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按照“一年全覆盖,两年强基础,三年出成效”的思路,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本土化实践、高质量赋能,汇聚多方力量,全力打造“文暖益家”社工站建设品牌,让社工站成为民政服务提优扩面的最大增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引擎” 注重蓄势谋远

  市场化运作。省、市、区三级共投入资金210万元,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社工机构负责运营文登区14个镇(街道)社工站,招聘28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工,辐射全区675个村(社区)社工室,实现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每个社工机构平均拥有志愿者3000人以上,链接养老机构、学校等50家以上,联系社区社会组织20个以上,采取嵌入、融合、联动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工站建设。

  系统化赋能。为提升社工机构承载力和运营力,文登区民政局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创新创业园,聘请济南、威海等地大学专家授课,组织社工机构负责人到济南、潍坊等地区参观学习,不断提升社工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利用文登区社工实训学院,每周组织区民政局各科室负责人对社工进行基本业务知识培训,定期观摩座谈,交流工作经验,开展实地走访、编写项目计划书及技能大比武等,促使社工由民政业务知识的“小白”变成宣传民政政策和有社会工作实战经验的行家里手。

  清单化管理。在组织社工站做好需求、资源两张清单的基础上,文登区民政局与各社工机构研究制定社工站任务项目书,把落实民政核心业务作为规定动作,各社工机构的专业优势项目作为自选动作,由文登区社工总站通过周调度、月考核、季评估、年总结等方式进行督导,确保社工站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和社会效益。为实现社工站“六化”(规范化、职业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运营,文登区以《威海市镇(街道)星级社工站评估指南》为标尺,做细做实评估工作,力促社工站管理提档升级,14个镇(街道)社工站全部达到3星级以上标准。

“杠杆” 聚焦核心业务

  确保社会救助的精度。各社工站组织社工定期走访民政服务对象,深入农户了解收入支出状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编制服务对象需求清单。对文登区自2019年低保审批权下放至镇(街道)后的3800多份低保户档案进行整理,对3500多户低保对象进行经济核查,对5200多名残疾人进行摸底,对2480多户大病救助对象进行走访,入户调查群众8000多人次,通过主动发现将22户困难家庭纳入兜底保障,进一步夯实了动态管理精准救助体制机制。

  增强落实工作的力度。开展间接服务,为补齐民政业务工作管理短板,贡献社工站力量。文登区人民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为2300多人购买居家服务,由15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承接业务。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社工站定期组织社工对居家购买服务对象的助餐、助洁等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120多条,有效保证了服务质量。各社工站全程参与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共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80多件,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

  提升为民服务的温度。社工站在延伸民政业务触角的同时,重点在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精力无法顾及的薄弱环节做文章,让民政服务更具温情。通过定期走访农村孤困儿童,开展贫困儿童关爱、问题青少年个案转介、“双减”政策后学业辅导等服务,为121名困境儿童保护提供社会工作支持。成立36支义务理发服务队,常年活跃在乡村,有效解决了老人理发不便的问题,得到群众一致称赞。同时,开展70多场老年人慢性病治疗、老年人身体保健等公益讲座,让21000多人受益。

“平台” 彰显专业导向

  突出个性需求。在落实好民政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文登区引导各社工站围绕“一老一小一残”,重点在解决好老年人的精神纾解、儿童们的学业辅导、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等需求上下功夫。社工站在失独老人中开展“暖心行动”,采取“每周一敲门、每月一慰问、每节一聚餐”等方式让失独老人得到生理、心理、精神三个层面的慰藉,以专业力量确保服务质效。

  突出特色服务。深入挖掘各社工机构的专业优势,让服务更接地气、贴近百姓。侯家镇社工站积极为辖区内的尿毒症患者提供节日慰问、医疗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受到患者普遍好评。2021年文登区“扶贫助残 温暖向阳”尿毒症患者关爱项目被威海市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张家产镇社工站开展“为童解忧”活动,引导村儿童主任,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在纾解儿童成长烦恼上下功夫,让“问题少年”变成“阳光少年”。

  突出品牌打造。按照“一镇(街道)一品牌、一领域一亮点”的思路,文登区在培育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社工服务品牌上做文章。文登营镇社工站打造的“情满东城”品牌,成为服务居民的一张靓丽名片,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度;龙山街道、环山街道社工站分别培育的“同舟相伴,服务‘三弱’”、“爱心包裹”等项目成为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典型案例。

“枢纽” 推动集约运营

  嵌合“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工站为核心,汇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工站统筹各类资源的作用,在全区各社区设立“社区·益基金”,目前已建成12支“社区·益基金”,筹集善款110多万元,以这项资金为支撑,开展公益“微创投”项目33个,惠及社区居民12000多人。

  整合业务职能资源。依托文登区社工总站的专业人才、专业服务的优势,在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投资600多万元,改建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为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搭建起资源链接平台。镇(街道)依托社工站建成集社会救助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养老服务站、慈善基金服务站、志愿服务站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确保服务更加规范有序。

  融合社会组织培育。文登区以“威海红帆·益路文暖”社会组织党建品牌为引领,鼓励承接社工站项目的社会组织参与为民办实事活动。两年来共实施了23个项目,培育了115个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文登区注重专业骨干人才的培养,全区持证社工人数达到685人,骨干人才达2639人,为社工站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