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她一洗百年来的耻辱,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开端。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为教育后人不忘屈辱历史,铭记抗战功勋,在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即日起,“偃师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登载《偃师抗战简史》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开始了全面合作抗日。但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好形势没有持续多久,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破坏了抗战初期形成的团结抗战的良好局面。偃师上空开始笼罩着恐怖气氛。为避免党组织受到损失,偃师区以上干部全部转移,县委仅有县委书记李毅章一人在坚持工作。未转移的党员则隐蔽下来,停止活动,等待时机。到1942年,全县党组织活动基本停止。这一时期,偃师作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4年4月18日,日军发动了抗战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进攻,称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因主战场在河南、湖南、广西三省,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战役的第一阶段在河南展开。河南战役爆发后,驻守抗日前线国军未作有力抵抗,便纷纷向豫西溃退。至5月25日,河南战役结束,国军损失20多万,豫中、豫西大片国土沦丧,数千万人成为之国奴。37天失城38座,“日陷一城”。举国震惊,举世哗然。国民党政权和军队的腐朽由此可见一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5月12日,侵华日军从巩县方向侵入偃师,国民党政权溃逃。偃师大好河山沦陷,任日寇践踏,三十多万偃师人民任人宰割。日军在偃师大地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据《偃师党史》记载,全县被日寇炸死和残杀870多人,致伤致残1720多人。日寇奸淫妇女430多人,抓走民夫8500多人,抢走粮食43万多公斤,炸毁房屋520多间,造成其它财物损失难以计数。
日寇暴行罪恶滔天,罄竹难书,激起了全县人民的共愤。不甘做亡国奴的偃师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揭竿而起,树起抗日大旗,收缴国军散兵枪支,保境安民,拉起队伍与日寇搏斗,一度出现了“兵不抵抗民抵抗”的局面。在偃师,势力最大的两支抗日队伍是段湾人段庚寅创建的“挺进抗日游击队”和抗日名将黄宇宙创建的“冀鲁豫挺进纵队”。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段庚寅和“挺进抗日游击队”的抗日故事。段庚寅,1915年出生,顾县段湾人。曾参加过国军,打过游击,后来游击队被日军打散,段庚寅带着24位弟兄回到偃师,在陶花店一带活动。他们曾抢夺国军运送武器弹药的军车一辆,搞到不少枪支弹药,实力大增,人数不断增多。偃师沦陷后,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日寇力量一时难以顾及伊河以南。一时间,偃师南半部群龙无首。段庚寅风云际会,树起抗日大旗,以抗日为号召,到处招兵买马,控制了偃师中部以段湾为中心的十几个村寨,人员迅速发展到三百多人。段庚寅整顿部队,定名称为“挺进抗日游击队”,自任总司令,司令部设在段湾。
游击队不断出击,打击日伪。击毙伪德高乡乡长王昆璞,打死了大汉奸张大洋。支援了彭店寨王中伟抗日自卫队,打跑了“扫荡”彭店寨的日伪军,毙敌6人。自此,游击队声威大振,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队伍发展到上千人,控制区域进一步扩大,成为日寇在偃师南半部实施统治的心腹大患。日寇多次拉拢段庚寅,许诺让他出任伪乡长,被段庚寅坚决拒绝。此后,日寇决定除掉段庚寅及游击队。敌人先派出小股部队在游击队周围袭扰,制造围歼游击队的舆论,引诱游击队离开根据地。又派大汉奸贾世勋密会段庚寅,劝段向巩县转移,并为段划出一条“安全”的转移路线。8月24日夜,段庚寅率部向东转移,当游击队到达巩县罗彦庄时,遭到日伪军重兵伏击,段庚寅率部奋起反击,经过三个小时血战,段庚寅壮烈殉国,年仅29岁。此战,游击队司令员段庚寅、副司令员段治安和队员160多人阵亡,280多人被俘,500多人逃出包围圈,日伪军被击毙17人,击伤20多人。从此,这支上千人的抗日队伍一战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