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对口,住着暖和,老美了”“活动室喜事多,充满喜和乐”……2023年10月16日,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观摩活动并召开推进会,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而全的服务中心到小而精的养老站点,从多位老人出镜分享,到多家典型交流发言,传递出的不仅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更有一座城市以高质量养老服务托起最美夕阳红的决心与温情。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社会应有的道德坚守。面对“银发浪潮”的袭来,这更显必要和紧迫。就在这次全市会议上,一组数据引人深思——截至2022年年底,洛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7.6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4万人,老年人口总量大、比例高,且高龄化、失能化趋势明显。这昭示着对于养老这篇民生大文章,洛阳不仅要做好,还要尽快做。
正因此,在会上,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重申现阶段我们必须强化的三个思想共识,首要就是把养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从我国国情、文化等现实出发,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也正是秉持这一共识,近两年来,洛阳市上下加快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的“洛阳模式”。投资12亿元之多,建成街道、社区、小区级养老服务设施887个,新增居家社区养老床位8000余张、达到1.4万张,在农村建成38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0个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129个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415个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付出,洛阳这一特色探索,让更多老年人就近就地圆梦“幸福享老”。
当然,对照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洛阳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真正在老年人周边的城乡养老设施覆盖率还不足三分之一;建设标准还需提高,不少存在硬件缺乏、适老化改造粗放等问题;运营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化运营率偏低,可持续性不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咬定“五级四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放松,扎实做好会议既定的推进设施建设、提升运营能力、健全标准体系、做好要素保障等4方面13项工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真正把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努力让更多老年人拥抱“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