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洛阳日报05版刊发偃师市【两创活力迸发 小微遍地开花】。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3年多来,偃师市抢抓国家小微两创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机遇,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中心,以小微两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为抓手,实施 “重微共振”工程,打造比较优势,发掘资源、盘活资源,厚植发展新优势,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不断升温,偃师市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创业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贴心服务,满足小微企业综合需求
2018年,偃师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荣升为国家级“星创天地”,这是适应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
偃师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以农产品加工为依托,立足于粮食行业,整合区域内优质的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行业资源,打通粮食行业产业链关节。目前,该园已经以吸纳进驻、孵化培养等方式引进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创客等创业团队26个,培育成功并上线4个农业电商平台——健稷商城、粮油送、中原雪平台、万村淘。“裂变—孵化—关联”已经成为偃师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发展的新业态。
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是偃师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偃师围绕“放管服”,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企业登记和监管领域相继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推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以企业办理登记“零见面”、电子营业执照“无介质”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线上服务,开通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网上登记系统,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办理,并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真正为企业降低办事成本。
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得到提升。河南省摩托车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河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的摩托车产品质检中心,拥有大型检验仪器设备18台套,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2018年,河南省摩托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检测报告33份,其中燃油三轮摩托车整车报告18份、电动三轮摩托车报告14份、零部件报告1份。
围绕特色,组织展会、峰会、创业大赛。偃师鞋业发展有50多年历史,布鞋产品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近年,偃师集中精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把制鞋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影响力——举办偃师鞋业高峰论坛及产销对接会,为争创“中国布鞋之都”打下坚实基础;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展览会,助力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产业抢抓机遇、适应形势,实现产业的“二次腾飞”;举办“创青春”创业交流论坛、创业导师县区行等多项活动。
偃师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是贯穿全程的,不仅在企业初创前期做好工作,也会持续关注企业后续发展。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企业享受政府的各项政策,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精心滴灌,直击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民营经济发达是偃师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偃师就呈现出“村村有企业、乡乡有特色”的局面。小微企业众多,已成为偃师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但很多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信用难估量而无法拿到银行信贷。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偃师市着力打造“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示范区”,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贵、慢”等痼疾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并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将偃师打造成为“金融绿洲”。
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示范区,是以“信用”为抓手,创建“信用采集+信用评估+融资推介+政策扶持”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新模式,先后开展“政银保”金融扶贫及“银企洽谈会”“普惠信用贷”“引金入偃”等多种活动,引导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持续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创建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示范区,偃师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偃师市有民营市场主体3万余家,已经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以及三轮摩托车、电线电缆、耐火材料、石化管件、针纺、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偃师已经成立了制鞋业信用联盟,增强企业间信息交流、提升企业信用意识、打造增信共同体;推动成立三轮摩托车业信用联盟、钢制办公机具信用联盟等,让优质企业抱团,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目前,金融机构已对首批52家企业代表进行了集中授信,授信额度共计4500万元。
偃师还围绕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大力开展实体服务。比如,向上争取支持,目前已批复偃师市再贷款资金1.8亿元,并允许再申报2亿元额度。比如,依托行业产业联盟,为入盟企业授信,已相继为制鞋、三轮摩托车、钢制办公机具和针织四个行业的175家企业、106户农户授信2.6亿元。比如,加快普惠金融网点建设,目前偃师市新建惠农网点120个,合计投放创新普惠金融产品307笔,资金29415万元。
此外,抓好“引金入偃”工程,扩大社会融资渠道。目前,偃师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3家;坚持“发掘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队培育制度,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帮助,组织17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使该市在该板块挂牌企业总数达到30家。依托两家平台公司PPP项目,4家偃师上市(挂牌)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已完成13.58亿元。可以说,偃师正是通过精心开展滴灌式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用心支持,助力小微企业遍地开花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3年多来,偃师围绕落实“重微共振”工程,全面抓好生态建设,发挥“创新+服务”;深化体制创新,推进“创新+改革”;营造创新氛围,倡导“创新+宣传”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让小微企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抓好生态建设,发挥“创新+服务”。偃师摸清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门别类明确重点扶持小微企业产业的发展导向,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加大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偃师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偃师市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扎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热情,有效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定就业、带头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深化体制创新,推进“创新+改革”。偃师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公开3943项权责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式申报、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加快项目(企业)审核、手续报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把232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极大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新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市场,建立50家企业项目融资台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仅2017年,偃师就协调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62.56亿元,帮助小微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3.4亿元。
——营造创新氛围,发展“创新+宣传”。偃师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重点推进林安物流电子商务园区、葡萄长廊、摩托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和平台建设、税费融资支持政策、双创活动等方面立足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布局,通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深入实施助力偃师经济社会发展。
3年多来,偃师的创业创新空间载体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了15家。目前,偃师小微企业遍地开花,为偃师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截至2018年年底,偃师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1735户,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0万元……
下一步,偃师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关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创新提质,推动偃师民营经济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