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30.8万亩,其中水浇地23万亩,旱地7.8万亩。去年冬季气温较高,降水偏多,麦田害虫基数整体较往年偏大。早春气温回升快,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纹枯病、叶锈病等病虫害会快速发展,进入危害期。根据我市小麦病虫发生基数,气候特点,结合当前生长概况,历史资料,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水平,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我市2020年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一、2020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测
预计今年我市小麦病虫害将呈中度发生。其中小麦穗蚜偏重、叶锈病发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粘虫、麦叶蜂等其它病虫害偏轻发生或轻发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蚜等病虫害存在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危险。病虫草害总发生面积约140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62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78万亩。
1.小麦条锈病:存在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危险,发生面积1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主要依据:当前种植品种抗病性不强,气象条件无不利于其发生。由于条锈病属突发性病害,中后期要做好监测,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科学指导防治。
2. 小麦蚜虫:穗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10日到5月10日。主要依据: (1)目前基数较高,全市平均百株蚜量达15头左右;(2)4-5月份气温较高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危害。
3. 麦蜘蛛: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麦蜘蛛越冬虫量重于常年, 3月5、6日调查麦蜘蛛平均市尺单行12头,最高260头/市尺单行。
4. 小麦白粉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10日到5月25日。主要依据:(1)我市小麦水浇地面积较大,主栽小麦高抗品种少;(2)小麦群体过大,麦田郁闭,田间小气候有利小麦白粉病的流行;(3)4-5月份高温高湿有利于白粉病流行。
5.小麦纹枯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22万亩,发生盛期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主要依据:(1)、4-5月份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流行(2)小麦播量大,田间郁闭,有利于病害发生。
6.小麦叶锈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至麦收。主要依据:(1)冬前调查发现叶锈病早,切重于常年;(2)气候条件适宜小麦叶锈病的发生;(3)当前我市优质麦种植面积大,品种抗性较差。
7. 地下害虫: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万亩。主要原因:秸秆还田面积较大,有利于地下害虫繁殖,秋季挖方调查平均每亩有虫1763头,重于去年。
8. 小麦赤霉病:赤霉病中度以上流行风险高,部分麦田偏重流行,发生面积10万亩。盛发期5月上中旬,应根据小麦扬花期天气情况,做好短期预报。
9. 麦叶蜂: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10. 小麦吸浆虫:存在大面积暴发成灾危险,发生面积5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主要依据:去年秋季吸浆虫共挖32小方,有虫12头,平均单方有虫0.4头,最高每小方有虫6头。
11.草害: 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25万亩。发生盛期在2016年11月-2017年3月中旬。主要依据是:麦播后墒情利于杂草出苗,平均每平方米18株,个别严重地块平均每平方米220株以上。
二、病虫基数
3月5-6日调查麦蜘蛛市尺单行12头,最高260头/市尺单行,较历年持平;蚜虫百株15头/百株,最高180头/百株;小麦纹枯病病株率2.8%,高于和去年,个别田块由于播种早,群体大,纹枯病较为严重;地下害虫麦播前挖方调查,平均每亩有虫1763头,较常年高269%;吸浆虫共挖32小方,有虫12头,平均单方有虫0.4头,较去年持平,较常年低77.8%,最高小方有虫6头。
三、苗情
今年全市苗情较好,一、二、三类苗比例68:25:7,明显好于常年同期的55:28:17,全市一、二类苗面积28.6万亩占93%。我市部分麦田播量偏大,播期早,造成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后期如果田间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四、天气情况
2020年冬季全市平均气温3.8℃,较常年同期偏高1.6℃;平均降水量80.1毫米,异常偏多138%;日照时数435.4小时,接近常年同期。
3月份:降水量偏多1~2成,全市30~40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5~1℃,其中,北中部、南部8.5~9.5℃,西南部7~8℃。
4月份:降水量偏多0~2成, 全市35~55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1℃, 北中部、南部15.5~16.5℃,西南部13.5~14.5℃。
5月份:降水量略偏多0~1成, 北中部、南部60~80毫米,西南部90~100毫米;平均气温略偏高0~1℃, 北中部、南部21.0~22.0℃,西南部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