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偃教·第76期】学习新知明方向 奋辑扬帆谋发展 —— 偃师区举行2023年教体系统深化教育改革专题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管理者队伍,持续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24日—27日,偃师区教体局党委组织中层干部赴林州市开展教体系统深化教育改革专题培训。
7月24日下午,开班仪式上洛阳市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裴素青介绍了本次培训日程安排、课程设置、专家团队和注意事项;偃师区纪委监委驻教体局纪检组组长姚国锋强调了培训纪律。
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段武刚作动员讲话,指出要深刻领会深化教育改革专题培训的意义,他强调一要高度重视,珍惜机遇;二要调整心态,专心学习;三要克服困难,遵守纪律。他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政治素养、管理素养和使命担当,以“有解”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开启偃师教育新篇章。
7月25日上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北京市高级校长、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丁进庄作了题为《新时代激发学校改革创新活力的策略》的专题讲座。丁校长从“激发办学活力的背景、激发办学活力的基本原则、激发办学活力重大举措”三大方面进行了剖析和阐述。从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四大举措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丁校长的报告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实践案例,更有独特而又具前瞻性的观点,让培训教师行有方向,动有路径。
7月2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毛齐明教授主讲《聚焦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他从新课标下学校变革的路径与策略、教研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阐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实现。
讲座结束后,林州市红旗渠大道学校焦兵书校长以《生命因成长而美丽—大道校园文化分享》为题作介绍分享,并带领与会者参观了该校校园文化,在红旗渠精神教育长廊,观摩了该校“修一条学习之渠,修一条艺术之渠,修一条劳动之渠,修一条精神之渠”的“修建四条红旗渠”主题教育成果展。
专题讲座结束后,我区学员代表作心得分享。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按照洛明市创新教育研究所和偃师区教体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昨天下午我们一行抵达林州市红旗渠大道学校进行充电学习,在此,向活动组织方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有幸聆听丁校长《新时代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策》,对我很有启发。我在学校工作17年,教体局机关工作6年,深感学校有充分的主导权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前提。如若对学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学校疲于应付上级要求和检查,难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千校一面。
另一方面,增强学校内生动力是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要通过强化评价导向,强化文化引领、强化校内激励、强化优质学校引领来唤醒中小学的自我意识,才能激发学校的活力,从而办出更多各具特色的名校,满足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员分享二
今天下午,毛齐明教授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向我们阐释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报告内容详实,发人深省。我对报告第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变革的路径和策略中的两句话印象颇深,非常认同。
第一句话是:建议大家研究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初中和小学与高中衔接,都是以素养为导向,具有一致性。建议义务教育学段的同仁们认真研究高中的新课标,尤其要了解或重做一下近些年的中考高考试题,从中反思和领会,素养导向下的考试改革及教学改革方向。
第二句话是: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改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改教育教学过程。其中,有几个观点引起了我高度共鸣。
观点一:从教学素养到课程素养,要像专家一样去开发课程,实现素养目标。
观点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非只是课外兴趣活动。
观点三:变革这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的一致性问题,即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各位同仁,变革是常态,让我们以拥抱变革的心态,引领变革的姿态,研究就是起跑的变革行动,把当前教育的变革主动纳入到学校变革和个人素养体系中,勇于创新,敢于追求,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加快洛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员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专心记录,会场学习氛围浓烈。
不忘初心求真经,借力前行寻发展。培训班第一天匆匆而过,我们期待着在学习培训中,一路前行,一路收获,一路汗水,一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