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有困难,需要贴钱运营……”在采访中,河南省洛阳市多位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这样说。据了解,目前洛阳市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不错,但普遍存在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社区、小区养老服务机构盈利点挖掘不足,造血能力弱。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寻求破解之道。
养老床位不足制约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平衡
“光大百龄帮2020年11月进入洛阳,目前在瀍河区运营3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洛阳区域每个月需要公司总部补贴4.5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营。”光大百龄帮洛阳区域负责人陈聂说,养老床位数量较少,社会化运营率不足,导致光大百龄帮洛阳区域无法实现赢利。
陈聂介绍,光大百龄帮运营的瀍河区华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11张床位,已全部入住;瀍河区塔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37张床位,已入住29张;五股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50张床位,仅入住20张。
“一家养老服务机构要达到40张床位才能赢利。”涧西区长安路街道长四社区四街坊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李华说。
从业多年的陈聂认为,一家养老服务机构要有50张床位,且达到100%的入住率,才能实现运营平衡。
“我的目标是在洛阳运营一家超过200张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陈聂说,2023年10月,光大百龄帮在福建省三明市打造了一个高品质康养社区,由7栋康养公寓、1栋护理中心、1栋乐活中心组成,可提供852张养老床位。
多样化养老服务支撑养老服务机构持续运营
目前,涧西区长安路街道长四社区四街坊养老服务站在一楼的房间里展示轮椅、一键呼叫器、烟感报警器、智能手杖、电动多功能护理床等适老化产品,以微利出售给有需要的居家养老老人。
记者注意到,该养老服务站和西工区洛北街道中京花园小区养老服务站均面向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套餐,根据居家上门服务的内容不同,收取不同的服务费。以上门助餐为例,中京花园小区养老服务站推出上门助餐“450元/月套餐”“600元/月套餐”“980元/月套餐”,供老人选择。
“居家上门服务是中京花园小区养老服务站的赢利点,通过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支撑养老服务机构持续运营。”中京花园小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人姚云说。
完善政策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减负”
聚焦服务供给,满足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是破解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性不强问题的关键。记者从洛阳市民政局获悉,洛阳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举措》(以下简称《工作举措》),提出了6个方面16条工作举措。
《工作举措》明确,洛阳市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及时协调解决阻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养老服务中心统筹指导、综合监管、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作用;财政、税务部门要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推动补助政策由补面积向补服务转变,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负担;住建、规划部门要简化养老服务机构审批手续,破解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土地、消防审验等手续问题,优化养老服务领域营商环境。
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23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机构养老业务破局之路》,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洞察产业发展未来。
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养老产业分为制造、服务、地产及金融四大板块,其中服务板块是养老产业中的核心板块,合计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超过1万亿元,而机构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刚需老人”的首选。
报告认为,我国机构养老业务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表现出平均入住率低、医疗支持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财务表现不佳等问题。报告提出,机构养老实现“破局”要把握5条核心要素,即服务产品与支付定价的科学精准测算,由品牌内涵出发的品牌、市场、销售三位一体推广,多样性人才团队及高素质人才引入,卓越机构标准化运营、体系化复制,由信息化引领的总部赋能平台建设。
“养老服务是事业也是产业,二者需要协同发展。”洛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助推养老服务机构履行发展责任,注重市场调查,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践行社会责任,在确保公益性、普惠性的基础上,推动居家社区养老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