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的牙齿发炎了,又痛又肿。”“医生,我的大拇指不小心割破了,会不会感染啊?”炎症和感染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那这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吗?作为医生,正确区分两者,才能准确用药;作为患者,正确向大夫表述病症,也是后期治疗的关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
什么是感染?
感染是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浸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也就说,发生感染离不开病原体。其主要临床表现以体温升高为主。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面对感染,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病原体,使用不同的抗感染药物。
什么是炎症?
炎症时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诱发炎症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子(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化学性因子(强酸、强碱、有害气体等)、异物(如各种金属、尘埃颗粒等)、变态反应(如超敏反应等)等。炎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所以炎症的范畴是比较广的,而且炎症的治疗方案不单单是靠抗菌药物。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感染后可引起炎症反应,也是炎症发生的原因之一。但炎症并不意味着感染。换句话说:炎症包括感染,感染属于炎症的一种类型。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感染是由致病病原体引起的;而炎症除了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也会引起炎症,例如退行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