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条,提升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2.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3.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产业链打造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企业集群。
4.推动规模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兼顾产业链发展需要,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聚要素资源和力量,支持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和园区聚集,推进重点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三)工作目标
利用3—5年时间,全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培育节能环保装备、金属新材料、电线电缆、三轮摩托车及制鞋产业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集群。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20家十亿级企业,10家“小巨人”“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成链条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更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水平更高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二、发展重点
立足偃师区制造业基础,重点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3个主导产业,做优电线电缆、针织制鞋、耐火材料、新型包装材料、特色家居制造等5个特色产业。由区政府区长任总链长,区领导任链长,按照“一位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责任人)、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推动大中小企业、内外贸配套协作各环节协同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力推进偃师区重点产业链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建链”,加强顶层设计。精心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确定产业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明晰产业链发展路径,制定实施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以及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表。认真研判每个产业链的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二)突出“补链”,注重项目支撑。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点项目,寻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补齐、补好、补出发展新增点。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和谋划产业链重点项目,及时跟进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投达产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鼓励和支持产业链项目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大力推进本地企业与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开展合作。
(三)突出“延链”,实行精准招商。以产业精准分析为基础,围绕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完善标准厂房、物流仓储、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动从基础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现代园区升级。
(四)突出“融链”,强化创新驱动。释放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发挥科技、人才、数据资源等优势,积极创新、创业,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业链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单位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工业设计、研发孵化、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大力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互联网+”产业建设,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培育产业链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推动开放合作,注重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五)突出“强链”,推动集聚发展。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探索组建产业链联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力度,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链联动难题,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坚持抓大扶小并重,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围绕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强化产业链协同。围绕8条优势产业链,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规划,提升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纵向分工协作,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建设。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电线电缆及制鞋产业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集群,精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工业“三大改造”,发挥省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引导、鼓励我区企业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实施“三大改造”,2025年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带动产业链提质增效,稳定本地供应链条。
(三)着力加强企业培育。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一行动三工程”,遴选培育一批产业链领航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着力强化载体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持续优化“1+X”产业新格局,加快专业化园区建设,实现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全覆盖。
(五)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进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向产业链渗透,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进产业跨界多业态融合,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加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培育,鼓励支持优势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化方案提供商。
(六)着力促进绿色发展。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和改造力度,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提高绿色、循环经济比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城市建成区内高排放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构建绿色产业链,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七)着力强化开放招商。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创新各种方式,依托产业链图谱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深化与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已落地项目上下游产业链的招商,加快延伸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和市场潜力优势,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多元协同发展。
(八)推动协会为产业赋能。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分期分批组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会长的组织引领作用,逐步规范完善行业协会运行机制。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加强各细分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分析,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由产销合作转化为产业合作,为协会间企业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协会(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系统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运行监测机制,重点围绕行业内“企业经济数据指标、科研能力投入、企业供需信息”等方面,汇总分析各产业发展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行业支撑。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8条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总链长,区领导任链长,区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融局、统计局、税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研究解决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工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区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产业链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和实际实施“一链一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在落实我区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基础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创新出台支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谋划储备一批制造业高质量项目,发挥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作用,争取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支持。
(三)加强协调督导。建立并实施链长制协调督导机制,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对产业链推进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构建
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常态机制。
(四)加大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链长制工作舆论环境营造,充分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加强宣传报道,为产业链培育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附件: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
附 件
重点产业链链长(会长)分工安排
序号 | 产业链名称 | 总链长 | 链长 | 会长(龙头企业负责人)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1 |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 赵玉勋 | 申俊涛 | 张耀卿 | 产业集聚区 岳滩镇 | 王少红 郭朝辉 |
2 | 新材料产业链 | 朱 蕾 | 李建波 | 商城街道 | 李育英 | |
3 |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 刘大亮 | 产业集聚区 | 吉向辉 | ||
4 | 制鞋产业链 | 苏敬彪 | 于前进 | 山化镇 | 李艳峰 | |
5 | 电线电缆产业链 | 史书通 | 魏迎春 | 顾县镇 | 滑伟东 | |
6 | 耐火材料产业链 | 刘 海 | 白宏宇 | 府店镇 | 张飞飞 | |
7 | 新型包装材料产业链 | 吴 良 | 杨益国 | 首阳山街道 | 段继涛 | |
8 | 特色家居产业链 | 樊红伟 | 高龙镇 | 孙正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