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优化营商环境


洛阳市偃师区推进环评审批再提速加快项目落地见实效

来源 : 洛阳市偃师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4-04-26     点击次数:1164

近年来,洛阳市偃师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效”改革,探索推行“333”工作机制,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提高环评审批效能为抓手,着力简环节、优服务、强监管,切实为项目减负、增效、护航,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实行“三简”为项目减负。一是简化环评审批内容范围。实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常态化,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进一步减少环评审批和备案数量,凡该《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执行最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突出重点,全面瘦身,按指南要求简化表格填报和分析内容,编制技术指南以外的内容一律不再纳入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范围。二是简化环评审批时限。通过实施“要素清单”自查内审、优化精简审批流程等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类、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个、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8个工作日。对开发区范围内符合规划环评要求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可只开展1次公众参与,公示时间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三是简化开发区环评审批。对位于偃师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环评重点管理行业名录之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简化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加强开发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开发区相关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项目环评可直接引用规划环评结论,可与规划环评共享区域环境质量、污染源调查等现状资料。

二、实行“三优”为项目增效。一是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建立“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台账,实行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拉条挂账、动态更新,及时了解项目环评进度、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报批中的环评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环评合并受理公示和拟审查公示,助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受理事项、审批程序及时限,全面实行“网上办”“马上办”和“一次办”,真正做到“一网通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建设单位少跑腿。2023年环评审批项目155个,其中报告书项目10个、报告表项目145个,涉及总投资41.46亿元,均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二是优化同类项目环评审批。探索推行开发区内同一行业类型建设项目打捆开展环评审批新模式,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单个项目不再重复开展环评,切实提高项目入园速度。三是优化排污许可服务。加强排污许可指导帮扶,指导企业依法进行排污许可登记、申领,2023年核发排污许可证169家,助力项目如期投产。生态环境局偃师分局获评2023年度洛阳市环评及排污许可工作先进单位。

三、实行“三监管”为项目护航。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执行“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切实把好“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通过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跟进项目环评进展,帮助企业在项目受理前解决相关问题。2023年度对12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能耗审查,12家企业产品单耗均达到标准值以上,全年全区无新增“两高”项目。二是强化环评质量监管。加大环评文件复核力度与范围,对列入国家环评信用平台重点监督检查名单以及业绩异常、明显超越业务承接能力范围的环评编制单位,加大抽查比例和频率,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净化环评技术服务市场,提升环评质量,保障建设单位合法权益。三是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全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绩效评级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帮扶,指导全区涉气企业按照“一厂一策”方案精准减排,减少对环保投入大、运行效果好、排放量小的企业停限产要求。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和联防联控工作,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和检查调度机制,科学指导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序安排项目建设与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对重点项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