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甲辰年 四月初九
孟阿妃造像碑阳面
孟阿妃造像碑阳面(局部)
孟阿妃造像碑阳面(局部)
孟阿妃造像碑阴面
孟阿妃造像碑阴面(局部)
碑刻简介
孟阿妃造像碑系北齐武平七年(576年)刻立,清乾隆年间发现于偃师县大口乡董村老君洞,现存于偃师博物馆。
该碑首身一体,高82、宽31、厚15厘米。碑首四龙伏绕,龙身与龙爪交盘,构成一龛。龛高18、宽12厘米,龛内老君像高11厘米,跣足趺坐。
碑身为一大龛,高 49、宽30厘米,龛上部刻老君像,像高18、肩宽7厘米,盘膝正襟危坐于蒲团上,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平伸向上,二弟子跣足侍立于左右莲座上。老君像下,有二雄狮对蹲,头仰尾翘。座下正中,有博山炉残迹,下部造像七个,均为供养人,五女二男,女像居中,男居两侧,男像手持莲花,龛顶上部有璎珞垂幔,幔之正中为一兽头,口眼鼻耳分明,口衔串珠,神态安详。
碑阴上部为造像记,文共10行,行10字,书法为魏体,书法工整,在楷隶之间。
这组造像碑最奇特之处,是把道教鼻祖的老君像,模仿佛教造像形式来雕造,老君像趺坐于蒲团上,脚前有护法狮,左右两侧有弟子侍立于莲座上,供养人、龛楣装饰璎珞等都是佛教造像所特有。可以说是典型的佛教与道教融合汇流。从这通造像碑上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不仅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儒、佛、道三教的融合时期。
录文
大齐武平七年,岁次丁酉,二月甲辰朔廿三日丙寅。清信弟子孟阿妃敬为亡夫朱元洪及息子敖、息子推、息白石、息康奴、息女□姬等,敬造老君像一区,今得成就,愿亡者去离三涂,永超八难,上升天堂,侍为道君,茫茫三界,蠢蠢四生,同出苦门,俱升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