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偃师文物日历:北齐造像碑

来源 : 文物局     发布日期:2024-05-23     点击次数:1690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甲辰年 四月十六

图片

北齐造像碑



北齐造像碑(局部)

图片

北齐造像碑(局部

图片

北齐造像碑(局部

碑刻简介:

2005年11月,该造像碑在偃师市实验小学对面的自来水管道工地出土。碑体通高185、宽79、深25厘米,蟠龙碑首,正面雕刻分上下两部分。

上层碑额处刻一尖拱龛,高41、宽32、深3厘米,造一铺五尊像,主尊像通高27厘米,全身漫漶不清,头及双手残,左手置膝上,右手置胸前,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上下叠涩各一层,束腰处雕刻具体不详。胁侍像题材不详,全身模糊不清,双手合十胸前均立自佛座引出之莲台上。龛下方形附龛内刻一香炉二供养人二狮子,雕刻细部均模糊。下层碑身刻方形帷幕龛,高93、宽 72、深10厘米。雕刻分三:龛眉装饰部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联珠纹、鱼鳞纹、三角垂帐纹、单根璎珞,两侧各刻一垂幡。造像龛近似盝顶形,高52、宽63、深10厘米,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佛像通高46、坐高23、肩宽12厘米,素面桃形头光,头残,着双领袈裟、僧祗支,袈裟贴体,绝少衣纹雕刻,仅在右腋下刻出少许线条,袈裟衣褶敷搭佛座上部。双肩齐亭,左手残失置膝上,右手残失置胸前,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束腰处上下叠涩各一层,佛座下方刻出立体感极强之仰莲承托佛座。弟子像圆形头光,头残,着袈裟、内衣,双手合十于胸前,身体直立于仰莲台上。菩萨像圆形头光,头残,佩项圈,袒上身,下着裙,裙带长垂,一手置胸前,一手执巾垂体侧,披巾贴体垂及台座,立仰莲台上。两侧龛柱上饰刻帷幕,柱座由仰莲承托。方形附龛20、宽72、深3厘米。中间刻一香炉,装饰雕刻繁缛华丽,炉座饰以覆莲。两侧刻二供养人二狮子,供养人像头残,似为僧人形象,着袈裟,双手残于胸前,单跪于龛底,面向香炉作供养状。外侧狮子像,均蹲踞于龛底,左侧狮子像残毁严重。该造像碑没有确切纪年,根据其造像的艺术特点,通过与同处一个佛教文化区的龙门石窟中的两例造像龛作比对分析,可大致判定其制作年代。龙门1443窟(古阳洞)小龛,位于左壁第二层大龛的造像碑上,尖拱龛高58、宽40厘米,造一佛二菩萨,主佛像头及双手残,着通肩袈裟,双肩齐挺,袈裟衣纹简洁贴体,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座前刻立体感极强的仰莲,胁侍菩萨像的雕刻身体直立于仰莲台上,衣纹简洁明快,龛右造像记记载,该像龛开凿于北齐武平三年(572)十二月十八日。整铺造像以及佛座前的莲花雕刻均与造像碑上的雕刻很相似。龙门1387窟(药方洞)的小龛,位于甬道左侧壁上,方形帷幕龛,高69、宽60厘米,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饰垂帐,佛座前也刻出一层仰莲瓣,立体感很强,该龛造于北齐武平六年(575)六月。龛顶为垂帐,座前刻仰莲,这一特点与造像碑的风格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此两例小龛的造像及装饰雕刻与造像碑上的造像具有很多神似之处,两小龛均开凿于北齐武平年间,因此,该造像碑大致制作于北齐时期的武平年间应该没有问题。

录文:

造像碑背面无原始雕刻,在碑额下方存一后期铭刻,录文如下:此碑文严□茂密之中,特富秀逸不羁之致,惜空谷幽□,未遇尼父之口述尔。民国廿有四季,韩城薛正清与余省三口,秉直秦迎举诸君游此,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