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甲辰年 四月廿三
铜爵(弓爵)商通高19.1、足高9、流至尾长17.5厘米
文物档案:
宽短流、宽短尾,近鋬处有两个粗钉形柱,器身呈圜底圆筒形,腹部置半环形鋬,三锥形足较长,下部外撇,腹上部饰三周凸弦纹,鋬与腹连接的上部弦纹下有一个弓形标记,此爵可以称为“弓爵”。1980年偃师山化忠义村出土。
延伸内容:
爵,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在中国古代,尤其在商朝,青铜技术的掌握,让古人们能制造出更加复杂、精美的各种酒器。爵就是一种十分精美的酒器,但一般只限于贵族宴饮、典礼或者是祭祀等重要场合使用。
青铜爵的基本特征是:圆腹(个别方腹),口部一侧有流(倒酒的流槽),另一侧为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多为两个,也有一个的,少数没有),腹部一旁有鋬(pàn,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
青铜爵上的这两根立柱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一说滤酒。古代的酒是很浑浊的,爵柱是用来挂滤网过滤酒渣的。一说节饮。饮酒时爵柱会抵到眼睛或脸颊,给饮酒者造成不便,在某种程度上控制饮酒的速度。一说提手。少部分青铜爵的底部有烟炱痕迹,也就是说爵可以用来热酒。如果热酒,那么把手离火近可能非常烫。此时可用立柱来充当提手。一说礼仪性。“高耸”在爵口之上的立柱,具有崇高的礼仪性。一说悬挂香茅草。文献记载“天子在祭天时,持爵将酒沿着香茅草束缓缓的注入玉璧的圆孔中”。
青铜爵作为礼器,并没有局限于祭祀这一项功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祭祀用礼器的神圣角色在不断淡化。从最初的祭祖敬神的专用祭祀礼器到用于贵族之间的宴享、会盟、随葬等的实用礼器,再到铸刻铭文以名其所属,直至西周中期的完全衰落。这种神圣感的淡化,也是商周社会由“事神”向“事人”转化的一种明显表现。
不同时期的青铜爵形态多样,与中国古代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作为酒文化载体的青铜酒器伴随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发展起来。随着历史的进步,青铜爵也没有摆脱逐渐消失的命运。但是作为酒文化中酒器的代表,同时也作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代表,青铜爵始终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延伸内容来源:灵台县博物馆《文物里的灵台——“贵者献以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