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偃师文物日历:北齐姜纂造像碑

来源 : 文物局     发布日期:2024-06-26     点击次数:976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甲辰年 五月廿一

北齐姜纂造像碑阳面

图片

北齐姜纂造像碑阳面(局部)

图片

北齐姜纂造像碑阳面(局部)

图片

北齐姜纂造像碑阴面

图片

北齐姜纂造像碑阴面(局部)

图片

北齐姜纂造像碑阴面(局部)

碑刻简介:

北齐姜纂造像碑刻立于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原立于大口乡董村老君洞中,乾隆时为金石学家武亿收藏,现藏于偃师博物馆。

碑高76、宽33、厚13厘米,首身一体。碑身为一大龛,龛高49、宽29厘米。龛内刻一老君像,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双手已残,头后有圆形背光,二胁侍跣足立于两侧。龛底部正中为一金刚力士双手向上托须弥座,力士左右各雕一雄狮,相向对蹲,狮身内侧各刻一株带莲蓬的莲花,二胁侍即站在莲台上。雄狮两侧各有一供养人,左侧供养人左手持宝盒,高举于头顶,铭题曰:“孙女娥皇献宝时。”右侧供养人双手捧食盒于胸前,铭题曰:“姜元略供养时。”供养人面向内,微侧身躯,表情虔诚。龛上方有莲花朵朵,组成帷幔,中间有狮头,顶部和上方有串珠垂持,珠粒清晰可数。碑阴为碑文。碑文凡15行,行20字,书法为魏碑体,书法笔力雄健,方正端庄,结体较长,为唐欧阳询结体之前驱。有些字如“元”字末笔,“统”字的右半,呈规则的圆形曲线变化,造型优美,有篆书笔意,又富于装饰效果。整个碑刻的行笔、结字、章法,都非常自然,无造作之气。整体看去有稚拙、朴厚和稳定、舒展之感。碑文简炼地记述了姜元略生平和姜纂立碑的虔诚之意,诸如六尘、合掌、妙果、苦海、正觉等佛教术语遍布全篇。姜纂造像碑刻工精细,老君像与浓郁的佛教气息的结合,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融汇的历史痕迹。碑阴的造像记书法,充分体现了毛笔书写本身的特点和情趣,在北朝碑刻中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