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翟镇镇二里头村,新修的柏油路笔直平坦、干净整洁,统一改造后的商铺门头牌匾古香古色、美观大方,游园广场靓丽整洁、绿意盎然……处处焕发着乡村振兴新气象。
二里头村位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北200米,北依洛河,东临夏都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位置优越。近年来,二里头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4+2”工作重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二里头村先后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弱电入地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对东西大道1000米中心大街、南北600米工业路、1400平方米的二里头遗址文化广场等进行白变黑提升;对主干道人行步道和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沿街商铺门头牌匾统一打造;修建广场、游园,增种绿化苗木3.7万棵,着力打造环境整洁、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乡村。
不仅要“一时美”,更要“持久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二里头村“两委”干部注重加强后期管理,坚持通过入户宣讲、微信网格群宣传等方式,让村民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一系列举措让二里头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靓丽、优美的“高颜值”,让人们看到村庄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
“我是二里头村村民,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道路都铺上了柏油,路两旁都种上了树和花。家里土地也都流转出去了,孩子们也都放心出去打工了,我们老年人吃完饭没事跳跳广场舞,去游园里转转,觉得日子很幸福。”该村村民说。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二里头村是传统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该村通过“三变改革”将24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整合,其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余亩,由村集体自主经营,其余划为12个连片区,承包给种植大户经营,全部种植小麦良种,每亩可增收300至500元。
与此同时,该村立足紧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优势,不断挖掘乡里中心服务功能,通过“三清两建”,将闲置厂房改建成乡村大食堂,在为周边群众就餐、宴席提供方便的同时,还为前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游玩的游客提供特色美食服务。目前,二里头村乡村大食堂经营状况良好,每天的接待量可达近千人。
在乡村大食堂的运营上,该村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承包给餐饮公司进行经营,既解决了2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二里头村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强、群众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依托二里头文化名片和紧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区位优势,在发展文旅产业、特色农业上下功夫,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二里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朝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