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豫西、豫南的春玉米进入收获期,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获,青纱帐里一派丰收景象。
7月24日,在洛阳市偃师区岳滩镇喂北村一块玉米地里,2台收割机穿梭其中,种植大户李凯伟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春季大面积种植密植玉米,不仅产量高,亩产超过2000斤,而且品质好。”
李凯伟主要经销种子,在岳滩镇建了一个800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去年麦收后,他种植密植玉米50亩,秋收时亩产超过2000斤。因此,他今年把800亩地全种上了密植玉米品种黄金粮MY73、鼎诺212。这两个品种都是我省培育的密植玉米品种,每亩地种植密度超过6000株,而传统玉米种植密度是每亩地4000株到4500株。
为测试密植玉米在不同播种时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变化,李凯伟今年做了两个试验。一是在不同时期播种,他3月20日种植50亩,4月20日种植50亩,麦收后又种植700亩。二是不同密度种植,麦收后种的玉米,种植密度分别为每亩5000株、5500株、6000株和7000株。他说:“想通过试验探索密植玉米在哪个时期种植、何种密度产量高效益好,找出最适合洛阳一带种植的品种和密度。”
今年玉米生长过程中,4月苗期遇到干旱,5月授粉期遇到高温,灌浆期又遇到干旱,成熟期又遇到连续下雨,但李凯伟种的春玉米依然获得高产。对此,洛阳市种业发展中心主任马会丽分析,主要是做到了良种配良法。从品种上讲,这些密植品种抗逆性好,没有出现病虫害;从管理上讲,采取了滴灌技术,虽然出现连续干旱天气,但浇灌及时,没有影响春玉米的正常生长。目前,洛阳市正在不同区域试验种植密植玉米品种,以筛选适合当地的品种。
春玉米实现丰收,李凯伟种的夏玉米也长势良好。7月24日夜晚,洛阳一带雨后刮起大风,他种的玉米未出现倒伏现象。他说:“好品种才有这样优良的表现。”
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耕作与栽培研究室主任、省秋粮专家指导组组长乔江方说,农业发展,良种先行,应不断选育优良品种,选育适合黄淮海地区的高产品种。同时,要良田、良机、良法、良制等相配套,通过栽培种植模式创新,配套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缓解高温干旱灾害天气的不利影响,助力我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春玉米收获了,李凯伟打算整地后再种一季甜糯玉米,10月中旬收获后不影响种麦。他说,收获甜糯玉米后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种蔬菜,收获后明年继续种春玉米,实现一年三熟,充分利用土地;也可以休耕4个月,既不影响收益,也让土地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