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不少于10万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
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
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服务、
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
8月8日,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办、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承办的2024年河南省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培训暨老龄健康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福伟出席并讲话。
河南精准施策 温暖银龄生活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聚焦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省卫生健康委决定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为全省不少于10万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上门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服务及指导、营养指导、健康风险预防指导、认知障碍筛查指导、心理支持和就诊转诊建议等健康服务,改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强失能老年人获得感。其服务机构由具备能力并承担国家基本公卫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服务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医生团队。
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
为把惠民实事办好办实,王福伟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组织管理;要制定本地实施方案,明确进度安排;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能力;要开展评估调研,确保服务质量;要强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摸清失能老年人底数,明确服务对象;要落实主体责任,精心挑选服务团队;要向服务对象公示服务清单,保障群众知情权;要规范开展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要强化与其他工作的统筹,提高工作效率;要广泛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和卫生健康政策宣传,提高群众主动健康能力。
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惠民导向,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找准方向,突出重点,加快构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医养结合 共筑老年健康梦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晔在会上提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所面临的窘境,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在向社会化转变,亟需总量供给、质量提升、人才支撑、创新发展和技术转化。
郑大五附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中,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核心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群体打造更为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老年健康服务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授课与技能培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邀请了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人口统筹管理业务应用平台技术专家薛原教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哲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围绕失能老年人评估服务系统操作、失能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康复护理要点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
技能培训考核环节,来自全省18地市的康复医师与骨干护师在郑州市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多站式(OSCE)中心进行了康复与护理技能培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