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来源 : 财政局     发布日期:2024-07-30     点击次数:978

2024718日在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段  昊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作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请予审议。

2023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配置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国有企业资产

截至2023年底,全区纳入年报统计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886308.82万元,负债总额2108846.04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77462.78万元。

2023年初,全区国有资本权益总额为747912.68万元。2023年国有资本权益增加74483.02万元,其中,国家、国有单位直接或追加投资58272.45万元,会计调整10869.84万元,经营积累5340.72万元。2023年国有资本权益减少47786.24万元,其中经营减值47779.91万元。2023年末,全区国有资本权益总额为774609.45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状况。截至2023年底,我区纳入统计的行政事业单位共154个,其中:行政单位63个事业单位91个。我区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不含公共基础设施)373231.18万元,负债总额119147.76万元,净资产254083.42万元,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额212325.49万元,负债总额62595.33万元,净资产149730.16万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60905.69万元,负债总额56552.43万元,净资产总额104353.26万元。

2.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状况。截至2023年底,我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726425.3万元,其中:政府储备物资总价值624.67万元,均为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救助、森林(草原)防火储备、城市排水防涝设备、应急储备、医药及其他物资;公共基础设施708684.08万元,其中:公路292742.03万元,农村供水及水库9752.71万元,防洪堤坝37765.24万元,城市道路桥梁186021.91万元,园林绿化60680.8万元,供水设施3297.86万元,城市燃气设施23216.32万元,城市集中供热13392.32万元,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27478.44万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54336.45万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13482万元;保障性住房3634.55万元。文物文化资产共29906处。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土地资源基本情况。依据2022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区国土总面积66568.03公顷(998520.45亩)。其中,耕地25037.22公顷(375558.30亩)、种植园用地2817.13公顷(42256.95亩)、林地总面积17553.10公顷(263296.5亩)、草地总面积2174.11公顷(32611.65亩)、湿地总面积182.80公顷(2742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3753.15公顷(206297.25亩)、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1296.14公顷(19442.1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50.98公顷(24764.70亩)、其他土地2103.40公顷(31551亩)。

2.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各类矿产20多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1种,已开发利用5种,主要矿种是煤、铝、建筑石料用灰岩。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3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14亿吨。另查明与煤共生的矿产煤层气资源量1.03亿立方米。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1416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839万吨。另有与铝土矿共生矿产硫铁矿10396万吨,铁钒土4862万吨,耐火粘土4526万吨;伴生镓3957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约7.6 亿吨。

矿业权设置及出让情况。采矿许可有效期内的省级发证采矿权6个,县级发证采矿权2个;省级发证探矿许可证1家。

3.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全区林地面积共计263325亩(含国有山张林场),占国土总面积的26.38%。其中,乔木林地100453亩、其他林地119787,灌木林地43085亩。国有山张林场面积为22259.7亩。全区活立木总蓄积为29.97万立方米。

4.水资源基本情况。截至2024年初,全区水资源总量为0.69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56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457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重复量1.017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0.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2立方米,全区人均用水量275立方米,灌溉利用系数达到0.656。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措施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持续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强化党引领出台《偃师区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推动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目前五强国企建设正持续开展二是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目前,移交商投公司、国资公司26家企业经营权统一由商投公司、国资公司管理人财物实控工作基本完成。三是提高国企运行质量完善国企市场化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企向实体型公司转化。

(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党政机构改革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通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偃财文〔2023〕5号)等,印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文件汇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制度,严控新增办公用房,盘活闲置房屋,发国有资产活力。巩固公务用车改革成果,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二是规范资产管理。按照分类施策、简化程序、把握重点、防止流失原则,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明确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严格按照相关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凡出售大宗资产,一律报区政府研究批准后,通过市场化形式公开拍卖,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夯实管理基础。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系统转移,初步构建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前后衔接,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环环相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目前,完成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及资产月报填报,实现了资产情况精准登记、信息变动全程记录、处置动态调整。四是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和节约使用。按照调剂优先的配置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优先考虑闲置资产,实现资产跨单位、跨部门调剂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统筹利用,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质效。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全年报批土地3109.99亩,已批回土地1275.84亩,实施供地1698.07亩。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实施供地、网上项目补录等处置三未土地4218.83亩;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等盘活低效用地350.43亩。二是耕地保护更加有力。将耕地保护纳入镇(街道)年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实施耕地储备项目,2023年度第一批补充耕地项目1382.85亩已复垦耕地900余亩,项目完成后可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00余亩。完成沁伊、郑洛高速占地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2403亩。三是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00余亩,其中引入社会资金4741.58万元,完成偃师区南部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142.15亩,完成洛阳香江万基铝业焦村矿区和夹沟矿区生态修复1128.15亩、中国铝业夹沟铝矿生态修复483.6亩。符合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的3个镇9个行政村的27个历史遗留图斑,积极做好上报验收。四是古树名木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完成营造林4200亩,森林抚育6000亩;规划市级村庄绿化5个行政村,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9个,森林特色小镇1个;打造府店镇安乐村二期困难地造林精品工程1005亩。完成378株古树登记造册。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案件2起。五是水资源利用不断加强。认真执行用水计划管理,2023年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自备井取水户133家,纳入计划用水的公共管网用水户53家,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非居民用户占应纳入管理的100%。六是水资源管理成效持续提升。农业节水增效健全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微喷等先进节水技术。工业节水减排先后指导40多家企业实施了节水改造。城镇节水降损持续开展城镇节水降耗行动,整治自备井365眼封填城市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自备井23眼。七是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2023年查处水资源案件7起,指导企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7份。

虽然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务状况不佳,融资能力下降,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市场化运作开展。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问题,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有脱节现象。三是自然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下一步,区政府将以此次议为契机,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完善股权架构、充实企业资产,通过资产注入、提升公司经营水平等方式,破解当前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困局。完善国资监管配套制度体系、企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动态调整授放权清单等方式建立以“管资本”为导向的国资监管体系。二是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全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推动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入账核算。三是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高标准完成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用途管制,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严格审批和批后监管。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着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