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区翟镇镇圪当头村在党建引领网格精治的坚实基础上,以运营前置思维,将乡里中心打造成链接民生的强劲引擎,探索出一条“公益筑基、市场赋能、多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一、空间再造:从单一服务到复合“市场+”平台
圪当头村紧抓汉服文化与电商经济风口,对乡里中心进行市场化功能重构,打造“共富创客区”、设立共享直播间、共享办公平台,以灵活租赁方式向村民、创客开放,大幅降低创业门槛。目前已吸引4家汉服设计、电商运营创客团队入驻。打造“共富产业链”汉服成果转化基地,集设计、打样、展示于一体,无缝衔接村内80家针织加工企业,形成“创意孵化—本地生产—电商销售”闭环。打造“共富大讲堂”技能培训区,网格员动态收集村民设计培训需求,组织汉服设计、汉服妆造、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32场,覆盖1200人次,显著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市场运营: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融合
创新运营建机制,惠民超市、助老餐厅等普惠功能,除租金收益和就餐收费外,由村集体兜底保障,实现民生底线和运营的平衡。增值服务引活水,在现有空间使用时,采用合理收费模式。如共享直播间按小时收取基础服务费,企业使用会议室组织培训和活动时向村里支付使用费,实现“以商养公”,收入反哺日常运转,形成造血循环。网格联动降成本,网格员成为“触角”与“管家”,发动党员作为微网格长和志愿者,通过合理确立网格,不断摸排群众需求,能够更好地精准服务群众。
三、共富成效:建好乡里中心撬动乡村大发展
市场化运营的乡里中心,成为撬动产业升级与村民共富的强力支点,产业能级跃升,汉服设计基地年推出原创款式超200个,带动本地企业订单增长35%。电商直播赋能针织产业,村内80家加工企业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就业增收显著,“网格组织+技能培训+家门口就业”模式,助力1300余名村民实现本地高质量就业(含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通过直播带货月均增收超3000元。治理效能倍增,中心成为村民议事、矛盾调解、文化浸润的枢纽。结合网格调解机制,对接智慧化平台26个“平安乡村”监控,筑牢稳定基础,圪当头村连续八年“零上访”,获评省级“三零”平安村。环境整治同步推进,50处微景观、道路“白变黑”工程显著提升乡村魅力。
当前,圪当头获评全国文明村、五星支部村,都与乡里中心的良性运转密不可分。事实证明,市场化思维激活公共空间,以网格化治理链接供需两端,乡村公共服务不仅能“自我造血”,更能成为驱动产业兴旺、治理高效、村民共富的核心枢纽,更有利于基层高效能治理,在乡土大地上奏响振兴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