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高龙镇平安办邀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王芳老师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讲座,主题为《生活中的心理学智慧》。活动中,王老师详细讲解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焦虑、情绪、需求”三种精神状态。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心理压力过大,各种心理问题相继出现。焦虑这种感受几乎人人都体验过,当处于紧张,害怕的环境下,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长期陷于焦虑之中无法走出,就可能患上焦虑症,出现莫名其妙地惶恐、烦躁和不安,给患者身心造成损伤,王老师引导大家要正确对待焦虑带来的各种情绪反应,好生活=20%遭遇 + 80%解读遭遇的智慧。
讲座中提到对待压力的原则有:1、客观看待:应以中立、客观的观点对待压力和焦虑,某些情况下压力和焦虑能够保护自身、促进脑部活动,并不完全有害。只有当压力和焦虑超过限度,影响正常生活时,要及时把注意力拉回来,给 “被人牵着鼻子走 ” 按下暂停键,让自己重回人生主界面。2、寻找原因:压力和焦虑过多时要寻找来源,比如可能是工作节奏、学习强度、人际交往压力等,然后从来源上减少压力和焦虑。3、释放情绪:如果暂时找不到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或者来源无法避免,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缓解压力与焦虑,也可以向比较信任的人倾诉不好的感受和压力,通过交流使情绪得到缓解。
人的每种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心理需求,“负面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比如悲伤是社会连接功能(求助他人),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恐惧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我们应该找到与情绪恰当相处的方式,而不是消灭情绪。
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不再与内心的阴影对抗,那些曾让我们恐惧的事情其实正是自我成长的契机,接纳不是妥协,而是温柔地拥抱真实,让我们看到我们每个人依然值得爱与尊重,从而不断汲取动力完善自我并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