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改善辖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槐新街道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民生工作,以“系统性推进、精准化落实”为核心思路,通过高站位会议部署明确方向、深一线现场调研破解难题、多维度精准施策彰显成效,切实把环境整治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惠及群众的实际行动,推动辖区环境面貌实现阶段性提升。
高站位部署,以会议定方向
街道组织召开“槐新街道人居环境整治暨三秋生产工作会议”,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农业生产工作统筹结合,为后续工作划定清晰路线。会议强调,人居环境整治并非短期任务,需以“三化”标准贯穿始终:一是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实现整治工作无死角;二是常态化长效化督导,建立定期督导机制,避免整治工作“一阵风”;三是全民化全体化参加,通过宣传引导,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工作落地,会议进一步明确“周二调研、周五喊话”“周汇报、月观摩”双重机制。同时,明确分包社区班子成员、分包社区干部、支部书记、负责环境整治工作的村两委干部及环境整治办的职责,要求各方协同联动,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深一线调研,以行动见成效
精准排查问题
靶向开展整治
会议结束后,街道环境整治办率先行动,组建专项排查小组深入各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梳理当前人居环境整治中仍存在的薄弱环节,逐社区建立问题清单,详细记录每处问题的具体点位位置、实际现状,并根据问题整改难度、对环境影响程度,按照 “优、良好、差” 三个等级进行分类标注,为后续精准整治提供清晰指引。

在专项排查基础上会议结束后,各社区迅速行动,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各自责任点位开展督导调研,聚焦辖区内突出问题,逐项开展整治行动。新城社区重点对路边散乱垃圾、杂草堆进行清理,组织志愿者与保洁人员共30余人,动用清运车辆2辆,清理垃圾及杂草约5吨;城西社区针对背街小巷及居民院落内的杂草堆展开集中整治,通过人工拔除与机械清理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清理杂草覆盖区域1000余平方米;北关社区采用“机器+人工”协同模式,利用割草机、清运车等设备高效处理大面积杂乱草地,同时组织人员细致清理机器难以触及的角落垃圾,累计整治杂乱区域500余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堆30余处;新新社区安排专业施工队伍对渠道内的淤泥、漂浮物进行清理,共清淤1000余米,有效改善了渠道水质、渠排水情况与周边环境。



月度评比庭院
示范带动邻户
为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街道妇联牵头开展“美丽庭院”月度评比活动,形成“申报—验收—挂牌—示范”的完整工作闭环。妇联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发动居民自主申报“美丽庭院”,明确“庭院整洁、绿化达标、杂物归置、家风良好”四大评比标准。推行“1带5”示范带动机制,每户示范户带动左邻右舍 5 户家庭参与庭院美化,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批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街道将对评选出的 “美丽庭院”举行隆重挂牌仪式,为获奖家庭授予定制牌匾,并邀请其分享庭院打理经验。让“小家美”汇聚成“社区美”,进一步夯实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群众基础。

外学经验促改
观摩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拓宽整治思路、借鉴先进经验,街道组织各社区负责人及环境整治工作骨干,先后赴山化牙庄、缑氏镇布村、李庄开展外出学习观摩活动。观摩过程中,参与人员通过 “看现场、听介绍、问细节” 的方式,逐一记录先进做法,并结合自身社区实际开展现场研讨,形成 “问题清单 + 经验借鉴” 对照表,为后续优化辖区整治方案、破解工作难点提供了有力参考。

整治成效显著
环境面貌焕新
经过阶段性整治,辖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北窑社区偃石路整治成效尤为突出。整治前,偃石路道路两侧存在垃圾随意丢弃、杂物堆积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集中清理、设置垃圾桶、安排专人巡查等措施,如今的偃石路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垃圾堆积、无杂草丛生,道路通行环境与周边景观得到显著提升,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谋长远发展,以规划促提升
(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整治思路
下一步,持续深悟上级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是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通过组织专题学习、案例分享等方式,引导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转变,将环境整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二)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工作合力
分包社区班子成员、分包社区干部需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持,为整治工作提供保障;支部书记、负责环境整治工作的村两委干部及环境整治办要聚焦细节,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每项整治任务都能出结果、见实效;同时,整合执法大队、国土所、城建办三部门力量,组建联合执法大队,针对违法搭建、乱排乱放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执法”的双重保障。
(三)创新监管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持续深化“周二调研、周五喊话”“周汇报、月观摩”机制,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销号管理的闭环督导流程。探索“数字赋能+群众监督”双轨模式,通过居民意见箱、环境满意度调查、线上“随手拍”平台广泛征集民意,动态优化整治策略。推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管护体系,实现从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精细化治理转变,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一片、巩固一片、提升一片”。
(四)示范引领带动,打造整治标杆
计划开展“美丽庭院”“示范街巷”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以点促面,推动整治成果由“局部美”向“全域美”拓展。结合社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如增设绿化节点、规范停车区域、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等,实现环境改善与居民获得感同步提升。
豫公网安备 410381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