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体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宗旨,一代代民政人接续奋斗,在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形成和发展了民政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新一代民政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就要回望民政来路,传承弘扬民政光荣传统,汲取奋进力量,在民政战线挥洒智慧和汗水,不负青春和韶华。
传承弘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的红色传统。民政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深厚的红色基因,孕育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老部长为党的革命理想、革命事业作出巨大牺牲。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前四位部长中,周以栗、何叔衡、梁柏台三位部长都牺牲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谢觉哉、钱瑛、曾山、程子华等历任部领导,都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领导和带领一代代民政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无上忠诚于党的事业,勇于担当,不辱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新一代民政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认真学习和继承民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传承弘扬心系苍生、崇德向善、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民政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距离群众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服务的多是困难群众、特殊群众。
长期以来,民政人深入群众、躬耕基层,在平凡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谋幸福,涵养了悲天悯人、慈心大爱的品性和热忱。许多基层民政工作者,面对繁复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将青春热血乃至一生都献给了民政事业。
他们有的扎根农村,为困难群众筑牢兜底保障防线;有的坚守社区,为广大居民营造幸福家园;有的把服务对象当亲人,做空巢老人的“儿女”、孤残儿童的“父母”、流浪人员的“家人”,为特殊困难群体带来温暖和希望;有的不畏世俗偏见,坚守入殓、火化、殡仪等特殊岗位,做好生命最后的摆渡人,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得慰藉。这样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不可胜数。
他们对群众利益想得多、放得重,以赤子情怀,在甘于付出中书写家国情怀,在无悔奉献中诠释初心使命,在不离不弃中彰显人间大爱。新一代民政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弘扬和传承民政人对人民群众的特殊感情和无私大爱,以“板凳上的谈心”来感知困难群众冷暖,用“脚底下的泥土”来沉淀对困难群众的真情,让人民群众能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传承弘扬埋头苦干、勤勉务实、持之以恒的攻坚精神。民政工作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事关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实,政治性强,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虚假。
关键时刻,民政人必须守住阵地、连续作战,为全局胜利“兜底”“殿后”。在长期工作中,民政人形成了忠厚老实、兢兢业业、谦虚低调的精神气质,不居功自傲,不推诿塞责,展现出可贵的攻坚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闻令而动、同心战疫,为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有力保障,疫情防控人民防线有效构筑。同时,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治任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不同战场上,各级民政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在危难面前勇敢逆行,不折不扣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展现了民政人的攻坚精神和钢铁意志。新一代民政青年,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主动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战场接受考验、苦练本领、映照初心,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传承弘扬敢闯敢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一部民政史,就是一部改革发展史。民政部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重要的改革关头出思路、想办法,充当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先遣队”“排头兵”。各级民政干部敢为人先,面对难题挑战,以“不怕山高、不惧路远”的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姿态,展现了一幅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改革群像。如社会救助的“8+1”制度框架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互助模式探索、殡葬服务“沂水模式”推广等,无不凝结着各级民政工作者和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此外,民政人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争取党委和政府重视、协同各部门资源,扩大社会参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事殡葬、精神卫生、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持续推进相关技术攻关,从事养老、儿童护理以及社会工作的广大民政工作力量也不断开拓进取。在新发展阶段,新一代民政青年,要把握“国之大者”,勇当改革闯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魄,把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注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大局,使民政工作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过程中迸发新的活力,不断把民政现代化推向前进。
传承弘扬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民政是服务人民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的窗口部门,是最能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部门之一,直接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民政人始终以更高的思想道德和作风标准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无私心私利,涌现出许多艰苦奋斗的模范、党风政风的表率。许多民政干部,以对人民极端负责、对工作极端热忱的态度,把物质金钱、世俗名利、优厚待遇置之脑后,舍小家为大家,以小我成就大我,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他们艰苦朴素、躬行无悔,洋溢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安贫乐道;他们淡泊名利、先人后己,践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远志趣;他们清正廉洁、公心可鉴,充满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傲岸。新一代民政青年,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算大账、提境界、观长远,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作为当代民政青年,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在民政事业的全部追求中,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勇做忠于党和人民的强国先锋。